在7月27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
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健全。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截至今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设立科创板、北交所,深化新三板改革。引导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续健康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进一步深化。稳步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鼓励和引导外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的集中化便利政策,帮助科技型企业提高资金应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稳步推进。在北京、上海等7地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张青松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健全与各类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更相适应、业务更可持续的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
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导向持续凸显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介绍,科技部把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作为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的重点内容。
发挥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与人民银行实施4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信贷支持。
差异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实施100亿元专题债促进成果转化;与工商银行开展专项行动每年新支持千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银行紧扣农业科技园区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中国银行设立目标规模300亿元的科创协同发展母基金;将建设银行纳入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优化科技信贷服务。
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导向持续凸显。转化基金目前已设立36只子基金,在项目层面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000亿元。已投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
加强科技数据共享利用和信贷模型建设。与金融机构共享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在高新区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2022年积分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178.6亿元。
吴朝晖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金融措施更加精准、更加系统,深入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金融支持力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负责人牟淑慧介绍,全国已经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20万家,在产业链强链稳链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证监会推动9个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目前累计有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全部上市企业数量的30%以上。
通过融资支持培育更多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连续6年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带动作用,累计设立31只子基金,投资项目1100多个,其中200多家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牟淑慧表示,下一步将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对接,共同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等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