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要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要闻 > 正文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发布时间:2020-05-12
文章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收藏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5月的第一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山西。第一天下午便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调研文化传承与交流。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云冈石窟景区第二十窟的释迦坐像(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不到一年前,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专程前往敦煌莫高窟。那一次,他鲜明地提出:“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考察调研中,多次将考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西安察看古城墙保护状况,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在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习近平考察嘉峪关关城(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2017年7月,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俯瞰鼓浪屿全景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关注文化遗产,体现了习近平独特的时间观。他曾说:“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拉开历史的望远镜,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越深的积淀,才有越强的自信。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在这个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也向外界传递出了增强“四个自信”的明确信号。

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所展现出的强烈的家国情怀、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天下一家的人类视野,不都闪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么?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观众在良渚博物院参观(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云冈石窟,也还有另一层深意。

从更广阔的地理坐标看,云冈石窟是不同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其雕塑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体现了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的融会贯通。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游客在云冈石窟景区参观(新华社记者燕雁 摄)

自古以来,文化便是沟通的桥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班超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

新时代,文化也是开启“外交”之门的一把钥匙。

在古城西安同印度总理莫迪追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在雅典卫城博物馆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鉴往知今话未来,在意大利同孔特总理共话千年古城的保护传承,在法国同马克龙总统谈到论语……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拉近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国家品牌网

  亚洲文化嘉年华在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张玉薇 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张晓松、鞠鹏

统筹:王敏

主笔:王鹏

视觉/编辑:王秋韵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