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地球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到2015年的巴黎,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共同努力。
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全球气候治理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等原则基石已经奠定;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和国家从减排行动中看到真金白银的发展机遇;“国家自主贡献”等创新设计,为巴黎大会提前锁定部分重要成果……
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
——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着眼于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又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在巴黎大会发表讲话坦陈,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动力源泉。
——绿色发展理念,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智慧”。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在巴黎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与会各国领导人介绍,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海外舆论评价认为,“绿色发展”这个词很形象,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控制污染方面的决心,将给相关各方提供新的合作机遇。
——积极自主贡献,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担当”。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大会上的郑重宣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积极进展可喜成绩,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答卷”。
中国承诺,行动先行。
欧洲环境专家、欧洲议会议员约·莱嫩指出,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正采取许多措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落实这些措施。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寻求措施以减少排放,并为此“帮助世界上贫穷的地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一份份工作部署密集出 台,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在7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一项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 新模式。
30日深夜,习近平结束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乘专机离开巴黎,飞赴津巴布韦。
未来11天,出席巴黎大会各国领导人授权各国谈判代表将就巴黎协议开展谈判。
全球气候治理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守护绿色家园还需各国携手努力。巴黎,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