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拉动。 张洪亮摄
这是一支神秘之师,她藏身在中国陆地的深山峡谷和大漠戈壁
这是一支威武之师,她掌握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克敌制胜的钥匙
这是一柄斩妖之剑,她肩负着对侵略者以致命回击的神圣使命
这是一块和平之盾,她保卫着祖国的安全维护着全世界的和平
“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一声就威震长天!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会伸出无情的铁拳……”
伴随着威武雄壮的歌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已经走过了45年的辉煌历程。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从戈壁高原到塞外山谷,从深山密林到荒野大漠,如今,一支支导弹劲旅征战南北,游弋东西,在一次次锤炼中羽翼更丰
全域机动,长空利剑驰骋大江南北
【镜头】
秋冬季节,第二炮兵组织某基地相距几千里的4支导弹旅异地一令、“神剑”合璧,在南北跨越近万里的“战场”上,千人百车纵横驰骋,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打响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导弹战”。
要赢得现代战争的主动权,战略导弹部队不仅要具备“定点发射”、“单向打击”能力,更要锤炼“全方位突击”、“全疆域作战”硬功,真正实现多域机动、多重作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第二炮兵始终坚持“动中建、动中练、动中提高战斗力”,把部队“赶”出营区、“逼”进荒野、“挺”上高原,常年转战南北,游弋东西,围绕提升全疆域作战能力展开深入研究和专攻精练,在一次次摔打锤炼中历练腾飞之意。
现代战争瞬息万变,“动”起来是全疆域作战的首要条件。各级训练部门组织精锐力量对全国各地的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制订了道路抢修、多路开进、战术迂回等数十种方案预案,实现“要素精确到点、任务具体到人、时限具体到分”。
导弹武器装备昂贵“娇气”,要想全疆域作战必先“全方位适应”。官兵驾驭战车长剑穿林海、钻山谷、上高原、走戈壁,转战南疆北国,上万组数据精确分析导弹武器装备不同地域环境下参数、性能等的变化,一系列装备改进调整措施增强了武器装备在各种条件下的“免疫力”和“适应力”。
在炙热如火的南方,官兵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进行实装操作,在哈气成冰的寒区,他们在茫茫雪野上进行发射训练,经过一轮轮针对性试验和适应性训练,取得高温、低温、雨天、大风等各种复杂困难环境下的导弹发射数据,“寒区可砺剑,热区能点兵”的目标成为现实。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打磨,我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蓝军”初具规模,逐渐成为锤炼导弹劲旅的“砺剑石”
蓝军出击,多维对抗激起惊雷阵阵
【镜头】
某导弹旅平时训练有素,但首次与信息化“蓝军”过招,却连连受挫。
“红军”导弹刚刚起竖,“蓝军”出其不意火力打击和网络攻击,迫使他们赶紧转场待机;正当“红军”运用指挥网络报告战场态势之时,“蓝军” 又对截获的“红军”信息指令进行“加工”,然后继续传给“红军”,让对手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
“蓝军”一次次运用狠招毒招,给“红军”官兵上了一堂精彩的现代战争“大课”,同时还催生了一批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战法。
这支年轻的“信息化蓝军”,是为适应战略导弹部队一体化实兵演练的需求组建的。他们逐步担负起了模拟未来信息化战场,对“红军”导弹部队实施精确打击、侦察监视、电子干扰等多种作战任务,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对抗手段,与演练对象进行近似实战的模拟对抗,以检验和提高导弹部队的整体实战能力。
这支让“红军”吃尽苦头的“蓝军”,是由第二炮兵某合同训练基地的一群年轻人组成的。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岁,全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半以上有导弹部队任职经历,个个都熟悉外军,均获第二炮兵导调员“资格认证”。他们穿着特别的迷彩服,佩戴着独特的标识牌,不仅外观特殊,使用的装备更特殊:驾驭的是先进的电子、雷达等战场环境模拟车,操作的是精确指导武器模拟系统。
为了让这支“蓝军”形神兼备,这群年轻人按照逼真模拟、有效对抗的原则,认真研究信息对抗的方式方法;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建起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战场网络,使信息控制能力“纵观战役战术层次、横跨演习要素全程”;制定“蓝军”指挥程序、演练裁决规则和信息化战场自动评估系统,使演练评估裁决更加客观科学。
面对世界上不断燃起的信息化之火,第二炮兵运用科技更加自觉,科技创新不断加速,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科技助力,现代元素托举神剑腾飞
【镜头】
科技,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测试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军帐”日趋现代化;“作战阵地人员生存保障”系列成果的研究成功,对提高战略导弹部队核反击作战能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是导弹腾飞的炽烈热核。
紧紧围绕信息化转型建设,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具有二炮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日臻完善。装备使用管理研究和作战运用研究不断深化,构建起“纵向通各级、横向连要素”的指挥信息系统,有力推动着整体作战能力由火力主导型向信息主导型跨越。
阵地工程和专用后勤装备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科研攻关捷报频传,实现施工效率数倍增长和零伤亡,工程优良率全军领先,自主研发特种卫生防护监测车、导弹部队专用加油车和特种作战系列防护服,地下工程生活保障装备系统实现升级换代。
启动了二炮武器装备体系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已建设100多个重点学科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基础教学实验室,完成了二炮一体化科研实验体系论证。健全完善了各级科技委机构,成立了二炮专家咨询委员会、军事理论指导委员会和装备研究院,科研力量实现整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走进今日战略导弹部队演兵场,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的实战景象令人眼界大开,天上卫星巡游,空中战机飞驶,地面雷达报警
挥戈亮剑,战略威慑和防护作战能力同步提升
【镜头】
南国山谷,“首脑机关”锤炼硬功。迷彩帐篷里,荧屏闪烁。某基地首长机关正在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参训人员的桌面上摆放着内容不同的“作战资料”,大家根据各自的“作战资料”,按战时“角色”,拟制作战决心、撰写作战建议、标绘作战决心图。由基地首长和导弹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按照“答辩式”评审方法,现场点评,随机提问。这种“集团作业、独立筹划”的新训法,不交底案,不搞摆练,把所有作业条件一次性下发,依据“敌情”演战法,参训人员提出一种战法,进行一次作业,组织一次评审,开展一次研讨。这种全新的训练方法,练出了首长机关的敌情判断能力、独立筹划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未来信息化战场,处处是信息化科技的无声较量。近年来,第二炮兵积极适应现代战场要求,从技术训练模拟向指挥训练模拟发展,从各要素分散训练向全系统集成训练发展,从简单战场环境下训练向复杂战场环境下体系对抗训练发展。通过复杂环境下的指挥决策训练、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训练、对抗条件下的战斗发射训练、实战背景下的技术保障训练,使部队指挥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战斗发射能力、生存防护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江汉大地,“仿真战场”摆兵布阵。经过多年开发研制,一个集“导调指挥、战场仿真、检测评估、训练管理、综合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作战实验室”在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建成。
南国山谷,“首脑机关”锤炼硬功。迷彩帐篷里,荧屏闪烁。某基地首长机关正在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导弹战”。参训人员的桌面上摆放着内容不同的“作战资料”,大家根据各自的“作战资料”,按战时“角色”,拟制作战决心、撰写作战建议、标绘作战决心图。由基地首长和导弹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按照“答辩式”评审方法,现场点评,随机提问。这种“集团作业、独立筹划”的新训法,不交底案,不搞摆练,把所有作业条件一次性下发,依据“敌情”演战法,参训人员提出一种战法,进行一次作业,组织一次评审,开展一次研讨。这种全新的训练方法,练出了首长机关的敌情判断能力、独立筹划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二炮”名字的由来(链接)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对于这个名称,不少人存在误解,如“二炮”就是比“大炮”小一点的常规武器,不但有“第二炮兵”还有“第一炮兵”、“第三炮兵”等等。其实不然。第二炮兵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
为何要叫“第二炮兵”?这完全是出于当初的保密需要。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力量。1956年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1957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蔡长春)
本网编辑: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