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作为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是活化的历史,是展现中国元素、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但在现代经济,尤其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的潮流下,老字号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在这1128家老字号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不到1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
究其原因,老字号成在于“老”,有时受困亦在于“老”。有专家指出,老字号受困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手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市场要求;营销观念守旧,营销水平低,电子商务起步晚;人员老化,人才流失,老字号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费用大幅上升、发展资金短缺,企业融资困难,等等。由此可见,老字号发展遇困,有新情况,更有老问题,并且很多老问题是受制于“老”本身。如此状况下,一些老字号甚至已经丧失了当年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生存力,只能在“温室”中生存,这种盆景式的保护,注定不能长久,并且也抽离了老字号本身所传达的精神价值。
如何破局?首先要确定一个认知:老字号本身并不等于现代品牌。老字号的声誉、品质、历史、文化是资源,是优势,但没有直接的市场贡献,或者说市场贡献比较小。老字号贵在坚守。坚守的是核心价值、非遗记忆、品牌个性、工匠精神。但老字号要创新,要尊古而不泥于古。老字号在向现代品牌转换中,其核心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体现时代精神。要有独特性,即独一无二,容易识别,不可模仿;要有人文性,体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震撼人的内心深处,拉近品牌与人类情感的距离;要有可执行性,作为一种价值主张,不仅要得到消费者认同,而且能够具体物化在产品与服务中;要有兼容性,既能兼容其所有的产品,又能兼容不同人的情感,使之能够不断演绎下去。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意见》指出,将编制老字号技艺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完善老字号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分级分类落实待遇。同时,加大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商标品牌建设,对经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的商号在全市范围内依申请予以保护。不难看出,这些举措为老字号开启新征程奠定了人力基础和法律保障。但,老字号的命运终归掌握在自己手中,老字号需要走出“温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来一场年轻化的自我革命,在传承和创新文化、提升技术力、形成较强的文化力和管理力上下功夫,在战略上要有前瞻设计,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经营,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和年轻的商业年龄,赢得更多的青年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