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郫县豆瓣:“川菜之魂”书写创新
发布时间:2018-07-13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分享到: 收藏

  

  编者按:“郫县豆瓣”源于明末清初,是成都市郫都区乃至四川省的一张城市名片。而近年来,“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成为郫县解决“三农”问题、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成为一件商标成就一个产业的典范。

  郫县豆瓣源于明末清初,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一张名片。多年来,它以特殊的形式诠释了“川菜之魂”的地域性、唯一性,是成都市郫都区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我们郫都区解决‘三农’问题、强县富民的重要抓手。”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吴炤忠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件商标成就一个产业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辣椒、蚕豆、蔬菜等,尤以辣椒、蚕豆品质特别优良。清朝康熙年间,郫县(郫都区旧称)人始创豆瓣制作方法,通过切、剁、酿、酵、翻、晒、露等传统制作工艺而成。瓣子酥脆化渣,酱脂香浓郁,红褐油润有光泽,辣而不燥,粘稠适度,回味醇厚悠长、咸淡适宜,具有麻、辣、鲜、香的特点。”据吴炤忠介绍,郫县豆瓣是烹饪川菜的必备调料,被誉为“川菜之魂”。

  记者了解到,在清朝咸丰年间,郫县豆瓣就创立了“益丰和”“元丰源”“道生昌”等店号。民国初年,郫县豆瓣的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远销全国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益丰和”“元丰源”等先后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国营郫县豆瓣厂。改革开放后,私营豆瓣生产企业大量出现,“郫县豆瓣”品牌影响力及美誉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据介绍,截至2017年,郫县豆瓣产业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达75家,带动了当地食品包装、运输、竹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和郫都区经济社会发展。

  “为切实保护‘郫县豆瓣’这一传统品牌,我们在1997年以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的名义申请注册了‘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于2000年4月21日正式核准注册。”吴炤忠表示,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于2001年、2006年相继以县域名称和通用名称的不同排列组合形式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2011年顺利完成国外商标注册工作,在英国、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等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申请,并被核准注册,阻止了“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恶意使用和恶意侵权行为。

  在成功注册“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为强化管理,依据《“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制定了《“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对授权使用“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实行分类细化管理,同时还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强化信息交流,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

  扩大影响打造地方品牌

  据吴炤忠介绍,2008年以来,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努力强化企业服务,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需求,把工作做细,把产业做强,以“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纽带,联合金融部门,出台差别化信贷政策和优惠政策,推出符合郫都区豆瓣产业的信贷产品,初步解决了豆瓣生产企业因土地租用、设备价值低导致缺乏抵押物融资困难的问题。

  多年来,郫都区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郫县豆瓣”品牌宣传工作,并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大型食品展览,从2006年至今,组织企业参加了美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经贸会和食品展。

  “我们谱写了《郫县豆瓣曲》,编制了郫县豆瓣宣传册,连续举办了五届郫县豆瓣博览会,通过举办豆瓣食品展、餐饮企业展示、豆瓣产业发展论坛、千人坝坝筵等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动,集中体现了‘展示豆瓣文化、体验川菜味乡’的节会主题。”吴炤忠表示,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川菜和“郫县豆瓣”品牌的形象,并通过安德川菜美食文化体验街、郫县豆瓣产业链观光旅游基地,将郫县豆瓣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制定发展工业旅游业,促进“郫县豆瓣”品牌宣传计划,拓展产业增值空间。

  经过多年来的辛苦耕耘,2006年郫县豆瓣制作工艺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郫县豆瓣获得四川省十佳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08年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郫县豆瓣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四川泡菜产业重点品牌发展规划;2018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统计,“郫县豆瓣”品牌蝉联四川第一名。

  “一件商标成就一个产业,能获得如今的成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将继续以‘郫县豆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纽带,联合当地企业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并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加强产品监管,确保品牌形象。”吴炤忠如是说。(本报实习记者 舒天楚 通讯员 刘瑶瑶)


 

责任编辑:丹丹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