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新时代匠人:不再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发布时间:2017-11-2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新华社南昌11月20日电(记者袁慧晶)日前,位于江西余江县的果喜集团雕刻车间内,来自福建泉州的刘荣富把“悠扬绕山林”五个字刻在根雕下方的一角,宣告完成创作。

  刘荣富参加的是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根雕项目的总决赛。两天前,他通过抽签获得了一块崖柏树根,并被告知要在现场创作出参赛作品。

  “每一块树根都有天然的特性。我拿到的根纹路很深,但线条很美。”刘荣富根据树根特征,创作了一位抚琴者专注弹奏的画面。只见抚琴者的头微微倾向一侧,仿佛在倾听自己的演奏;长长的胡须随风飘扬着,长袖如涟漪般散开,与琴的纹理融为一体。

  与刘荣富一起的还有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6名参赛选手,分别参加根雕项目和玉雕项目的比赛。

  谈及参赛原因,刘荣富坦言: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国家、省、市各级的多项技能大赛,有比赛环节的博览会、展销会,刘荣富都会参加。

  玉雕赛场的张绳伟祖籍在江西上饶,如今在广东从事翡翠加工生意。“以前只知道这门手艺能养家糊口,如今知道这些也算传统文化,更有使命感了。”张绳伟告诉记者,自己加入了江西根石艺美术学会,比赛的信息是从那里获得的。

  “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现在想趁着自己还能雕点东西多证明一下自己,这是我第一次在黄蜡石上创作,石头上的艺术是相通的。”张绳伟今年56岁,视力一年不如一年。

  有别于过去中国匠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新时代的“刘荣富们”“张绳伟们”越来越注重通过此类竞赛项目展现自我,获得认可。其中还不乏一些已经成名的匠人,比如宋智勇。

  出生于1966年的宋智勇,17岁时成为雕刻厂一名学徒,从此与木头结下不解之缘。“东阳的浮雕厉害,温州的黄杨木摆件很精致,福建人擅长立体圆雕……雕刻的海洋很宽广,天外有天。”在宋智勇眼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参加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也是一种学习。

  1996年,宋智勇回到江西当起了老板,带起了学徒。很多人都以为他当了老板就不动手了,但宋智勇认为,技艺才是丢不掉的财富。不管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这些年厂里在开发‘孝文化’系列产品,其中代代相传、游子吟比较受市场欢迎。这次参赛作品的创意就源自游子吟。”宋智勇告诉记者,他的根雕主题是“慈母”,展示一位母亲低头凝神缝补衣物的场景,想传递出温馨的感觉。

  然而雕刻的过程却很不容易。宋智勇抽签到手的崖柏根有大裂纹,木质也朽了,锯开后碎屑散落。要换成是厂里的木料,宋智勇早就扔了。“可这是比赛,我只能一边雕刻,一边把掉下来的木屑用胶水粘回去。整个作品完成,胶水大概用了十几瓶。”

  在得知宋智勇的几名学徒也参加竞赛后,记者问他:“不担心输给徒弟吗?”宋智勇毫不在意地说,“能雕完就是成功”,而且他的学徒都各有所长,总有他能学习的地方。

  “这次我认识了很多同行。在比赛之余,他们去我的店里参观,一起谈手艺、谈市场、谈未来,这种机会很宝贵。”宋智勇告诉记者,他更看重的是这种交流的机会。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介绍,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中国技能大赛项目之一尚属首次,但中国已有近200万的根雕、玉雕行业从业者。全国雕刻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有利于国内雕刻技艺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增强雕刻匠人的文化自觉。

  中国技能大赛旨在促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为主题,包括6项国家级一类大赛和46项国家级二类竞赛。
 

责任编辑:忆文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