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虽输掉和王健林赌局,但马云对零售业的颠覆不会停止
发布时间:2017-07-03
文章来源:新浪综合
分享到: 收藏
虽输掉和王健林赌局,但马云对零售业的颠覆不会停止
  文章来源:财富中文网;文章作者:Paul Liu、Xuemei Bennink Bai、Jason Jia、Eva Wang

  阿里巴巴和腾讯既有能力又有动力来重新定义传统的实体店购物,零售生态系统的现有成员,包括仓储型超市、购物中心、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也许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颠覆。

  6月16日亚马逊宣布收购全食超市,对于电子商务的这次“示警”,人们已经期待了好几年。不过,这笔价值137亿美元的交易仍在美国造成了巨大影响,它代表着已经把整个零售行业闹了个底朝天的数字颠覆下一阶段的动向。但中国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种革新早已在中国出现。我们的考察表明,有许多相关教训有待其他人学习,而且要快速学习。

  2012年底,两家最成功的中国企业就国内零售行业的未来公开打赌。在电视观众面前,以购物中心为根基的地产行家王健林跟处于上升态势的电商巨擘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打赌说,网上购物绝不会取代实体店。王健林还打赌说,10年内在线消费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仍不会超过50%,赌注是1亿元人民币(当时约合1600万美元)。

  五年后,要赢下赌局的似乎还是王健林。没错,中国三大数字巨头,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合称BAT),已经开始侵蚀实体店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国家防火墙阻拦了外部竞争的情况下,这些科技颠覆者在10年间由默默无闻变为行业主导。阿里巴巴和腾讯以电商为重点,百度则主宰了搜索市场。如今,它们均跻身中国最有价值的五大品牌之列,合计品牌价值接近2000亿美元。

  没错,在线销售占中国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只有15%,虽远高于2012年,但很难算得上巨变。尽管存在“末日预言”,但中国的实体零售并未走上消亡之路。购物者仍需要实体店,仍需要在这里感触商品、社交和问问题,进而获得网购无法复制的经验。那么,零售商和地产公司该长出一口气了吗?

  实际情况证明他们不该,而且看到其中缘由的业内人士寥寥无几。

  中国零售业的真正威胁或许不是网购,而是中国电商巨擘越来越有可能把注意力转向改善实体零售上。

  手握储备资金,持有的消费者数据体量巨大而且不断增长,这让阿里巴巴和腾讯既有能力又有动力来重新定义传统的实体店购物。当他们这样做时,零售生态系统的现有成员,包括仓储型超市、购物中心、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也许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颠覆。

  这就是四个月来亿康先达走访零售房地产龙头高管以及业内人士得出的主要结论。我们的解读是,线上到线下(O2O)革命带来的冲击被远远低估,而且几乎会实实在在地打传统零售企业一个措手不及。

  要摆脱这种狭隘思维,零售商和开发商必须立即“换挡”,不光是战略上,还要从人才角度进行战术调整。迫切需要的是拥有强大数字技能的经理和高管,他们要明白转型的范畴和规模,从而弥补目前大型零售企业的一大空白。没有这些关键人员,今后传统零售商就很难蓬勃发展。有些公司或许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已经出现的“新零售”模式

  阿里巴巴的马云从2016年开始倡导“新零售”概念,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一条价值链上对线上、线下、物流以及数据的整合”。考虑到阿里巴巴已经占中国零售总额(包括75%的在线销售)的十分之一以上,年收入增幅高达50%,这番话的意义着实难以估量。

  阿里巴巴已经在迅速采取行动——在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里,该公司已经从开设第一家实体店发展到了斥资26亿美元收购大型百货连锁银泰商业。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今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和百联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百联是国有企业,拥有超市、购物中心和连锁百货商场,在上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未充分利用的零售场所。双方将共享线下零售分支机构、销售规划能力以及物流和技术。他们已经开始共同设计新的零售店,并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纳入零售技术的开发之中。

  阿里巴巴还收购了百联旗下联华超市18%的股份,后者拥有约3600家超市和连锁店,业务遍及全国,其中包括知名的“华联”品牌。通过运用大数据,阿里巴巴志在重塑零售行业,也就是结合线上与线下,从而打造新的单一渠道O2O体验。这种体验似乎会让电商对抗实体店的观念显得过时,甚至是完全无足轻重。传统零售店的支点会让阿里巴巴和其他数字颠覆者积累更为精细的消费者行为数据,从而通过有利的反馈来巩固他们的在线领域主导地位。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曾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看到化学反应。如果可以培育出别人从未见过的商业模式,那我们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对此,一家仓储型零售商的CEO评论说:“它正在改变整个格局……这是个你必须应对的现实。”一家国有开发商的高管具有前瞻性思维,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指出,传统零售商迫切需要找到合作途径,“实体商业想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原因是如果自行其是,我们就注定会失败”。

  如果得到正确执行,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愿景不仅打算重塑国内购物领域,还会让中国在零售创新方面一跃超过美国和欧洲。中国已经在融合社交媒体、网络搜索和电商方面走在了前面,腾讯等社交平台已经实现支付和购物功能的无缝衔接,把所有这些都放在一个有围墙的花园中。

  就在亚马逊通过Amazon Go等业务在美国试水实体销售之际,阿里巴巴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公司共同进入实体零售领域可能会让目前电商对零售的颠覆显得微不足道。在中国,这些巨头处于准受保护状态,跨国公司则无法立足,这更让此种趋势变得显而易见。

  鸵鸟心态

  如果阿里巴巴把注意力转向房地产,能够获得优质资产并通过以数据为核心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独有的实体购物体验,传统开发商就会消失。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用自己的算法来确立针对目标人群的最佳店铺组合方式,商业地产中介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被迅速边缘化。随着互联网企业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让店内体验变得更为个性化而且更加便利,传统零售企业的购物者或许会迅速流失。与此同时,如果购物中心从销售场所转型为网上销售的体验式展厅,基于店内销售额分成的整个业主-商户模式就有可能改写,它所颠覆的就不仅仅是实体店或者零售连锁企业,而是中国的整个零售房地产行业。

  对于这些生死攸关的问题,传统零售商迄今为止的普遍反应仍局限于略感不安到毫不在乎之间。在电商的步步紧逼下,一些开发商发现销售额不断滑坡后已经积极采取了措施,将购物中心重新打造成更接近“体验中心”的场所,后者不光是销售商品,还供人们浏览、闲逛并进行尝试。其他开发商则加大了在奢侈品市场的投入,实际情况证明这在一定程度可以抵御来自网络的冲击。然而,几乎没有开发商采取真正必要的措施,以便在这个线上-线下快速融合的世界保持竞争力。考虑此类融合对人才的战略性影响的开发商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的许多采访对象似乎都对不断迫近的危机掉以轻心,其中包括大陆、新加坡和香港龙头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高层。他们把在线零售商市场份额有限以及争取顾客的高成本视为电商威胁不大的证据。人们总会需要实体店以及实体店购物体验无可取代的想法令人感到欣慰,而许多对此念念不忘的人都低估了今后线下领域面临的潜在颠覆。一位房地产咨询公司高层告诉我们:“零售业已经度过了最艰难时刻。网购什么的也消停了一些。”国内大卖场龙头之一的一位主要负责人甚至坚持说:“说到底,我相信在线零售绝对无法自行盈利。”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