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产销量全国最大 直销点建到国外
虞城一把卷尺量世界(人民眼·县域品牌经济)
发布时间:2017-06-09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收藏

   没有名牌,质量低劣,技术落后,恶性竞争。“钢卷尺王国”何去何从?

  虞城审时度势、应对挑战,对症下药、艰难转身。

  舞动“龙头”。小打小闹难上档次,做强“龙头”方成大器。在县里扶持下,亚东、江华、华新、东方、长宏等龙头企业生产上规模、产品上层次,畅销全国,远销国外。

  摆动“龙身”。与龙头企业配套,县里推动建立组装专业户、专业村,鼓励“大带小,老带新,结对子”,让“龙头”“龙身”协作配套。

  拉动“龙尾”。县里鼓励发展钢带、油漆、塑料、模具、小五金等相关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数万人围绕钢卷尺从事加工、销售、运输等。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钢卷尺王国”开始转型蜕变、破茧成蝶。

  截至目前,虞城钢卷尺企业近2000家,年产值7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达4000多万美元。在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和部分国家,都有虞城钢卷尺的直销点。

  从个体户单打独斗,到政府引导并建成产业基地;从纯手工的低端产品,到安装芯片语音系统的高端新品;从贴牌居多,到打出自主品牌;从单一实体店,到实体加电商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营销;从粗放型发展,到智慧型集约式发展;从内销为主,到外销为主……

  一把小卷尺,做成大市场,也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2016年,虞城钢卷尺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县GDP的8%,从业人员超过十万人。

  “让更多的产品走向世界,从原来的丈量地球转向量身定做、定制全球。”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表示,下一步,县里将突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打造“中国五金工具城”,让虞城的五金工具产业走向世界。

  研发投入带来“钱生钱”

  “2克重的磁铁,带来500万元效益。”

  2016年春节前夕,接到德国订货商彼得的电话,商丘市亚东工量具公司总经理张亚东兴奋不已。彼得想和公司续签至少500万元磁铁卷尺购货合同,还着急赶到公司面谈。

  一块小小磁铁,能有这么大效益?

  自从这块小磁铁安到钢卷尺头上,建筑业原来两个工人干的活,就可以减至1人。这块2克重的磁铁,不仅为公司增加至少500万元订货,还赢得了德国和波兰等海外市场。

  “搞研发成本很高吧?”有人问张亚东。

  张亚东笑着算了一笔账。比如螺丝钉组装车间,仅自动上丝机就研发2年多,投入七八十万元;运转后,节约人力200多人,按每人月薪2500元算,每月就节约劳动力成本近600万元,还减少库存近五成!研发和自动设备投资高,但生产成本和残品率大大降低,产品受欢迎程度大大提升。

  创新开辟市场,创新就是效益,张亚东说:“我们亚东量具是虞城县首个取得欧洲OHS环保标准认证和欧盟EEC认证的企业,全面打开了欧洲市场。尽管去年行业不景气,我们在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做足文章之后,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势头。”

  会说话的智能电子量具,能显示的电动数显卷尺,具有自动换算功能的手推式远距离大面积测量仪,可以直接组装钢卷尺的组装机……在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内,专利产品琳琅满目。区内企业已有76项国家专利,成功研制出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

  “我们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成效非常显著。”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负责人王敢峰说,2010年区内只有1家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增至7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也逐年提高。

  目前,全县125家规模以上企业均建立了产品、技术研发机构,其中6家企业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企业专利拥有量超过300项。创新效益正在显现。

  在虞城县的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张长达50米的检验“尺台”引人注目,充分显示这一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实力。

  “钢卷尺城”创新发展提速,该质检中心于2011年应运而生。已通过国家级“三合一”资质认可认证,检测范围由原来的钢卷尺及五金工具6大类产品、41个技术参数,扩至9大类、11种产品、91个技术参数,涉及16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通过创建国家级质检公共平台,质监部门持续严格监管,虞城县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业突破质量瓶颈,跨入了以质取胜、全力创新的新阶段。”虞城县质监局局长孙文峰说,近年来全县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持续提升,省、市质监部门抽检虞城产品质量合格率,2014年89%,2015年97%,2016年达98%。

  网上销售实现全球定制

  “全国80%以上的钢卷尺都是虞城产的,同学竟没有一个知道!我要回去,卖钢卷尺。”2012年,仍在河北读研二的李倩芝对同学们说。

  关系不错的老师和同学关心她的前途:“就这点出息!好不容易考出那个穷地方,干吗非要回去?”

  “我想试试!”李倩芝坚定地回答。

  2013年3月8号,李倩芝的河南金兔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开业。2个人,1根网线,2台电脑,1台二手打印机,一工作就到夜里四五点。

  不怕创业的艰辛,却愁公司的定位。家乡的龙头企业已占据了国内市场,资金、技术、管理、渠道都没法比。思前想后,李倩芝决定做“纯跨境电商”,搭“互联网+”的快车。

  开网店、进货、找销售渠道、克服语言障碍、联系客户……李倩芝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段时间,每天夜里两点左右会收到一个尼日利亚客户的邮件。从夜里1点半起,她就守在电脑前,不停刷新页面。周到的服务,让她和这个客户很快成了朋友,促成长期合作。

  还有一个非洲客户,2014年快要入冬时,辗转来到虞城。最低温已经零下了,可他穿着短袖就来了。“他们国家很热,他从没穿过羽绒服。”李倩芝马上给他买了羽绒服、帽子,让客户十分感动。

  如今,每逢中国的重要节日,李倩芝总会收到这位客户的祝福。“他多次邀我们去他的国家,甚至邀请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所有费用他来承担。”

  梦想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李倩芝凭借一股拼劲,硬是把一个不被人看好的两人小公司做成了一个中型跨境电商企业。

  2名员工变成3个团队20余人,语言交流艰难变成拥有英语、俄语、韩语等多语种专业客服,单一产品变成钢卷尺、皮尺、螺丝刀等近30个类别上百种商品,做中间商变成建2500平方米车间、生产自己的品牌……

  2015年,李倩芝公司出口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其中,电子商务占9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巴西、意大利等国。

  作为龙头企业,杨建波的商丘建波工量具公司也是“电商大户”。公司2014年网上交易额2800万元,其中跨境1160万元;2015年网上交易额3200万元,其中跨境1400万元。

  杨建波告诉记者,“批发+直销+代理销售”这种多渠道销售推广模式,既节省成本,又提高收益。“电商”营销的威力正在加快显现。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