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在这样一个旨在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日子前,却发生了一起关于老字号“稻香村”的品牌之争,“北京稻香村”“苏州稻香村”打起口水仗互相抹黑。其实除了这两家,还有一家“保定稻香村”也是老字号。
这在品牌立业的今天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字号如何维护品牌形象?实际上,三者无论从经营历史还是文化积淀上都存在差异,却都在争抢趋同的辨识度,很少强调特色。解决老字号的现代品牌化之路,首先要解决品牌“扎堆”问题。一些区域性的企业品牌经过时间的沉淀,靠着优质的产品,获得消费者和市场认可,但随着市场的一体化,品牌称谓的相似性稀释了其市场黏性。某种程度上,这种“扎堆”现象是品牌创新能力不足的体现。只有打造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和产品,让企业老字号真正开出新枝,才符合时代趋势。
以“稻香村”为例,近年来,北京、苏州、保定三地的品牌在文化传播、产品设计、口味改良等方面都做出了适应性调整。一方面,根据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产品定位进行更新生产,像苏州稻香村在研发上突出“低糖少油”,颇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尝试进行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部的创新因子,彰显企业的工匠精神,针对不同需求实行柔性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归根结底,企业不能因为品牌混乱而让消费者产生选择障碍,积极作为并从内在寻找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切口,就能让自身品牌立得住、叫得响。
在更高层面看,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文化时代,提升文化、做强品牌是一个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快自身升级与转型的重要内涵。老字号做好传承,如何打造精品、怎样保有耐心、怎么保持敬畏,需要认真思考。在构筑自身文化和品牌方面下功夫,通过勤修内功与潜心发展,找到激发自身品牌的新动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是企业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做强品牌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利益,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创新和创造中,新品牌层出不穷,老字号仍需努力。本报记者 胡海升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