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他的讲述,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参加在西安市的某高校双选会,现场应聘了一家名为“上海某集团”的施工员岗位。3天后,魏苍的电子邮箱收到了“面试及试用通知”,于是购买了11月20日前往开封的火车票。在宾馆住了几天之后,经理一直没有现身,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报警之后警察告诉他,对方疑似传销组织。核实之后,根本不是上海的这家企业所为。
找工作本来就难,年轻人好不容易等来的不是机会而是陷阱,他们无助的心情感同身受。有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太幼稚,缺乏识别真假的能力。退几步,学生自己虽然有责任,但是真如魏苍所述,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这样的正规场合,里面竟然也“潜伏”虚假招聘的企业,谁又能料到。这一点,主办方难逃其咎,理应调查给一个说法。否则,会让无数善良的人们觉得,又一个原本信赖的领域的诚信底线被突破了。
组织一场招聘会并非易事,听一位多年组织校园招聘的老师称,主办方要对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逐一核实。主办方还要警惕,只提供手机号码而没有座机,只提供复印件提供不了原件,只留邮箱作为联系方式的招聘方,一定要仔细核对。当然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做好招聘会的“场控”,防止招聘会中混入现场虚假招聘的企业。随便哪一个环节把控不严,都存在隐患。
从这个年轻人在校园招聘会上被骗的经历看,学校在组织中的漏洞显而易见,更缺乏对入校招聘单位一一实地检验的扎实功夫。
学生的被骗,也同时暴露出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问题,老师只是在台上讲理论,对于如何防骗给不了实实在在的指导。不少讲课老师只是从校门到校门,对社会的复杂程度缺乏应有的了解。
面对一个月被骗三次的学生求职的冰冷现实,高校共青团不能袖手旁观,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工作中,应该有切实为学生求职服务的内容。或许举办校园招聘会在学校的整体工作布局中不是团组织的“分内事”,但如果眼看着学生屡屡被骗而袖手旁观,显然说不过去。能不能帮着相关部门扎紧校园招聘会的篱笆,核实招聘单位的工作琐碎、具体而又辛苦,团组织能否主动请缨?得知学生被骗之后,如何帮着挽回损失,做做学生的思想安抚工作?
学生求职一个月被骗三次,事情看起来很糟,但却是提升我们工作水准、寻找工作切入点的契机。高校团组织服务学生大有可为,虚功实做,久久为功,不应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