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许晓青、周玮
从春节档票房再创新高,到国庆档多部“黑马”影片“逆袭”;从故事片《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的热映,到纪录片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走上大银幕;从挤掉票房泡沫引导规范演员片酬,到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即将过去的2016年,中国电影和电影人在聚光灯下又即将度过忙碌的一年。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较高增长后,更多业内外人士开始思考中国电影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实现产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逐步回归理性的一年。
挤掉泡沫 回归理性
12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最新数据,中国电影银幕已超过4万块,跃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以每天增加26块的速度递增,超过了2015年每天增加22块的速度。
银幕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电影市场规模的再扩容,预留了更大空间。但也要看到,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增幅收窄。截至12月21日,全国票房总量已近440亿元,这意味着年内中国电影票房将实现同比增长,但增幅比照往年却是有限的。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的年票房从2002年还不足10亿元,到2010年站上100亿元关口,用了8年时间;此后的持续高速增长,又将电影票房迅速推高至2015年的逾440亿元的高位。2016年的票房增长情况呈现“前高后缓”,也引人思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指出,今年电影票房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电影的质量和水平仍不能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电影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水平。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及时查处了《叶问3》等的票房异动,针对炮制虚假票房的现象,通过行政处罚手段从严治理。针对个别演员天价片酬等争议点,主管部门也采取措施,引导影视生产“价格”与“价值”更趋合理。
“可以说,中国电影整体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分析,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涌入市场后,未获得预定收益而退潮,具有必然性。这虽然对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泡沫。
产能优化 鼓励创新
2016年,国产电影及合拍片“类型化”蔚然成风。观众看到了《美人鱼》《百鸟朝凤》《寒战2》《盗墓笔记》《湄公河行动》《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等风格迥异的故事片,还有《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走上银幕的纪录片。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日趋丰富多元的电影生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016年,从内容生产,到发行放映,覆盖全产业链的国有电影企业领头羊——中影股份和上影股份加速深化改革,实现企业上市,使电影“国家队”进一步纳入更加透明化、法制化的监管轨道。
此外,受益于科技进步的红利,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实现了每秒120帧的高规格放映,几乎场场满座,令观众和业界看到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12月的电影市场上,张艺谋导演、美国演员马特·达蒙等主演的古装奇幻巨制《长城》独占鳌头,上映不到一周就拿下6亿元票房。张艺谋说:“这部作品,对于好莱坞和我,都是‘第一次’。”
继《长城》之后,通过全新的协同创新模式,由中国引力影视与好莱坞团队合作拍摄的经典科幻大片《巨齿鲨》也在加紧制作之中。
据张宏森介绍,我国除了与多国签订政府间电影合拍协议外,2016年起还开始通过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设“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海外发行平台。进入2017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将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
有法可依 规范市场
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部法律的最终出台,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针对业界关切、社会关心的票房收入监管及治理“虚报瞒报票房”等问题,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法律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段时间来,有演员涉黄、涉毒,以及片酬高企等现象备受关注。为加强电影从业人员自律,法律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在鼓励国产影片生产放映和保障电影公益等方面,法律也有具体规定。相关法条明确提出了对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要求——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
上影集团董事长、总裁任仲伦分析,中国电影产业一直在走改革开放之路,相关法条是为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国产电影保驾护航,这也符合国际惯例,将有助于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再升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