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医生“炫富”背后的隐藏逻辑
发布时间:2016-12-14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收藏

  前段时间,认证为“泌尿外科执业医师”的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在网上“炫富”的新闻着实火了一把。这位医生晒出新买的一万多元一件的羽绒服,引来网友热议。有的质疑为何一个执业医师能买得起这么贵的衣服,收入来自哪里?也有人认为,医生凭自己本事吃饭,没什么好喷的。更有意思的是,“炫富”医生、成都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任黎明随后索性接受媒体采访,将“炫富”进行到底,坦言自己“年收入百万,每年买衣服花费超过20万,正在准备购置第四套房子”。

  从医生“炫富”这一事件分析,其实暗藏着多套逻辑。医生该不该有钱?是不是医生都有钱?炫富医生钱来得够不够光明?有钱医生该不该炫富?……

  对于第一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有这个常识,医生该不该有钱,当然是该。如果连掌握着救命技术的医生都穷得叮当响,这个社会该有多“健康”呢。有评论说,在建国初期,一名中年医生的收入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资料也显示,在上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的民国时期,北京城内的“四大名中医”看一次病诊金一般是一块银元,而且他们轻易不出诊。一块银元什么概念?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一块银元差不多够置办一辆三轮车的年货。一般穷苦人家一块银元可能用十天半个月,可见诊金相当高。

  但是医生是不是都有钱?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医生年资不等,水平有高低,口碑不一,门道也不一样,收入自然也不一样。医界素来有“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的说法。儿科很少人愿意去干,除了沟通困难、脏累苦,待遇相比一些专科来说没有竞争力,也是事实。有数据显示,美国平均1000名儿童有1.46位儿科医生,而中国这个数字只有0.43位,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各大医院接二连三的“儿科荒”,也是儿科医生用脚在做选择。

  至于收入来源,在业内业外,医生有部分收入都是“不能说的秘密”。而微博大V“成都下水道”敢于炫富,显然有一定的底气。媒体报道说,“炫富”医生,来自医院的职务收入也就是正常的20来万元,其他各种线上、线下讲课、多点执业,加起来跟医院工资差不多,他还投资了朋友一家公司,杂七杂八加起来年收入超过百万元。这个数字,在医生群体中相信也有一定竞争力。但从业内反应来看,“成都下水道”的财富来源属于非典型类型,有他的投资眼光,或有他这样的文笔,可以靠在微博、分答等平台上咨询就赚上一笔的医生毕竟是少数。

  至于医生该不该“炫富”,这显然是个人选择,不应该存在道德批判。即便如郭美美晒玛莎拉蒂,如果来源光明正大,也无可厚非,最多不过跟个人修养有关。有人爱晒车,有人爱晒马,有人爱晒诗,也不应该认为晒衣服包包现金就一定有什么问题。

  而整个事件背后最让人容易诟病的逻辑在于,医生的钱是不是来自我口袋里多掏的检查费、药费、医疗费。前段时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得静悄悄,药品加成取消,看起来是喜大普奔的事。但如果没有财政支撑和补偿,医生的收入还是换个花样从患者口袋里掏,才是网友看不得医生炫富最大的症结所在吧。(严慧芳)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