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他们训导出的精灵,比大熊猫珍稀
发布时间:2016-12-0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9版
分享到: 收藏

  坚守的导盲犬训导员

  周圆算是训导员里的新人。她之前就是大连医科大学的学生,只不过学的是商业摄影。来基地的一次志愿服务让她决心毕业后抛弃本专业,来这里当训导员。那是她第一次走进盲人家庭,看到盲人妈妈的饮食起居,都要由她十岁左右的女儿照料完成。也就才二十出头的周圆对比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潸然泪下,决心要培训导盲犬,帮更多盲人实现自立。

  然而训导员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美好。“没有想过会这么这么地费体力。”周圆说,“而且我之前皮肤特别特别好。”可几年风吹日晒下来,周圆现在脸上添了不少痘痘。导盲犬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带狗走路,无论烈日暴雨严寒,都要带狗在外面训练。她每天要走三万步左右,天天都是她朋友圈里微信步数排行榜的冠军。每晚回到家,她都累得瘫倒在床上一动不想动。

  女儿做这样“不体面”的工作,爸妈当然不愿意。像多数爸妈一样,他们想让女儿毕业后回家考公务员。周圆也有压力,她也想靠自己的努力在大连站住脚,买个房,带爸妈离开本溪老家那个小县城,到大连来养老。

  下班后,有精气神了,她就做微商。和在日本留学的朋友合伙,开了个小的代购店。每倒手一件,能赚十块钱左右。左一点右一点,每个月能多挣出1000多块钱。她在旅顺买了套小小的房子,2000多的工资再加上这1000多的外快,吃力地还房贷后,一个月只剩下千八百块钱,勉强做生活费。这个25岁的姑娘已经很久都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或者化妆品了。

  从基地创建之初,一直坚持工作到现在的训导员屈指可数,付明岩是其中之一。他是基地带出导盲犬最多的训导员。导盲犬的淘汰率高达70%,近些年训导技术完善,也最多只有45%的受驯犬最终能成为导盲犬。10年来,基地总共培训出来的导盲犬也就118只。其中,付明岩带出的导盲犬有20只之多。

  付明岩之前在工厂打工,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导盲犬的节目之后,自己寻摸到基地来,要求当导盲犬训导员。那是2009年的事,他在工厂的月薪也不高,2000多元;可在基地当训导员,月薪只有500元。付明岩毫不犹豫。“热爱狗,毕竟是慈善,想为盲人做点有意义的事。”不善言辞的付明岩这么解释自己当年的选择。

  七八年过去,付明岩已经不再是当年一时冲动的小伙子了。他成了家,年初刚有了孩子。妻子身体不好,全职在家带孩子,也没奶水。家里家外全靠付明岩,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怎么够呢?他只能下班之后,兼职开滴滴到深夜,这样每个月能再多挣出一千多块钱,给孩子买奶粉。

  “当然想过走,也想过全职开滴滴,一个月起码能挣四五千吧,起码。干好了,七八千上万的也有。”付明岩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之前离职的同事,有个在大连开了汽车美容的店,现在生意很好,好几次邀他入伙,他想了好久,还是没去。“舍不得狗。”付明岩说。

  “这些年,这么多同事都走了,对我们不可能没影响。”基地办公室负责人梁佳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在这里,再怎么做,可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能看得到的未来。”梁佳说,所有留下的训导员,都彷徨过,也都动过离开的念头。“当年的同学,我们一样毕业那么多年,现在人家吃的用的穿的戴的……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都没有……”

  “可说实话,所有的烦心事,等我们回到基地,看到这些向我们冲过来的狗狗,就全没了!”梁佳说,“上班虽然累,但真的很开心,每一天都充满期待。”她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看她和同事们的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是狗。虽然每只导盲犬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它们的训导员都管它们直接叫“我儿子”“我姑娘”。

  基地要求训导员们戴眼罩生活一段时间,体验盲人的生活。这种经历使他们格外谨慎细致。周圆驯的一只导盲犬叫芍药,特别害怕吹风筒,每次听到声音,就会吓得夹着尾巴嗖一下蹿到床底下去。周圆担心这样下去,以后盲人没法去理发。她就每天都在芍药面前吹头发,训练它。最近这阵最让她欣慰的事,就是收到一张来自吉林白城的照片。照片里芍药趴在理发店里,他的主人在一旁理发。

  “当你真正去盲人家看他们家里的环境,了解到他生活的困难,以及他对导盲犬的渴望,然后你再做对导盲犬的训练,教他们使用导盲犬的时候,你会心理压力很大。”梁佳说,因为一旦出任何闪失,都有可能直接威胁到盲人的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