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他们训导出的精灵,比大熊猫珍稀
发布时间:2016-12-0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9版
分享到: 收藏
  

  配图由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提供

  我国有1730多万盲人。据国际导盲犬联盟制定的相关标准,每一百个视障人士,就应配备一只导盲犬。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应该有近17万只导盲犬供盲人使用。可导盲犬事业起步至今,因各种条件所限,12年间累计只培训出100多只导盲犬,数量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了给盲人多添一双有生命的眼睛,一群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平平 实习生于子悦

  Lucky是真显老了,都有点走不动了。带着平亚丽在小区里转了几圈,回到家,Lucky赶紧趴回窝里,咕噜咕噜地喘粗气。趴一会儿就睡着了,一动也不动,一点声音都没有。仿佛家里并没有这么一只90多斤的大狗。

  平亚丽是我国残奥会历史上首位金牌获得者,Lucky是她的导盲犬。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平亚丽就是在Lucky的引导下,完成了奥运场馆内的火炬传递。不少国人,都是看到了开幕式上的Lucky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狗,叫“导盲犬”。

  距离那辉煌的一刻,已经有8年了,Lucky今年已经10岁了。按照人类的年龄算,相当于是个60岁的老人了。多数60岁的老人,都退休了,而Lucky还坚守着岗位,守护着平亚丽。

  不忍心再让Lucky继续服役,平亚丽去申请了新的导盲犬。申请都需要排队,一般都得排3年左右,而这就意味着“我们Lucky要成为退休返聘人员了。可是我看它夕阳红也红不了多久了。我的Lucky大爷诶。”平亚丽抚摸着Lucky的额头,心疼地说。

  今年11月29日,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表示,我国有1730多万盲人。据国际导盲犬联盟制定的相关标准,每一百个视障人士,就应配备一只导盲犬。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应该有近17万只导盲犬供盲人使用。可导盲犬事业在我国开展已有12年,因各种条件所限,期间累计只培训出100多只导盲犬,数量远低于国宝大熊猫。

  捉襟见肘的导盲犬培训基地

  Lucky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是中国最早开始培训导盲犬的机构,由大连医科大学动物行为学专业的教授王靖宇创办。

  虽然一直以来研究的都是动物行为学,但也是直到2004年,通过雅典残奥会的电视直播,看到有盲人运动员牵着导盲犬入场,王靖宇才第一次了解到导盲犬。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运用自己的相关学术研究,在中国也训练出导盲犬。等到2008年北京举办残奥会时,让我们中国的运动员,也可以向世界展示属于我们自己的导盲犬。

  尽管国内研究那时还是一片空白,但在国际上,导盲犬的训导和使用历史已有200年。王靖宇翻阅了各国的资料,经过两年的摸索,在2006年终于培训出了中国第一批导盲犬,并于当年的5月15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批准下,成立了国内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

  Lucky就是第一批导盲犬中的一员,因为它漂亮机敏,王靖宇瞅准要让它上残奥会,恰好这时平亚丽来申请,一拍即合,才成就了当年的精彩一幕。2008北京残奥会之后,基地当时唯一的一部电话,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打爆了。大家的问题都一样:怎么才能得到一只像Lucky一样的导盲犬?

  “2008年在咱们北京办的残奥会,那活动、那组织、那安排……也许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但是我们多数残疾人要的不是残奥会,我们要的是让我们能在不求助于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情况下,独立地出行。”平亚丽解释说。

  被打爆的热线电话让王靖宇意识到,仅仅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有了导盲犬,还远远不够,只有真正让盲人用上导盲犬,才能真正实现导盲犬的价值。于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王靖宇再下决心:增加导盲犬的培训数量,培训出越来越多的导盲犬,陪护盲人。

  自此,王靖宇开始招聘、培养专业的导盲犬训导员,还带队到台湾、日本、韩国去学习考察,引进他们的专家。甚至出钱派一名训导员到澳大利亚留学一年,专门学习导盲犬训导技术。可是,国际经验取回国并不好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无障碍建设比较完善,路况也比我们的要安全稳定得多。此外,对于很多盲人来说,掌握英语口令也相当困难,发音不准又会影响导盲犬的判断……

  从2010年开始,王靖宇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动物行为学测评室,用中文编制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训导技术。比如国际上,培训一只导盲犬的时间是6个月左右,因为我国的路况复杂,训练的科目要比国外多,训练时间就要增加一倍,以保证导盲犬的稳定性。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横亘在基地的面前:没钱。现在,培养出一只导盲犬的费用已经上涨到了15万元。目前基地一年开销在100万~120万元左右。可是,据基地办公室负责人梁佳介绍,一年最起码需要500万元,才能达到批量培训导盲犬的基础要求。

  无论成本提高多少,王靖宇都坚持把培训好的导盲犬免费交给盲人使用,一分钱都不收。而分配的原则,就是根据盲人提交申请时间的先后排队。他知道多数盲人生活都很拮据,他也担心导盲犬被商品化,变成有钱人的玩物。有企业来和他谈赞助,想在导盲犬的导盲鞍上冠名,他都拒绝了:“导盲犬就是导盲犬,身上除了导盲犬标志,不应该有任何其他东西。”他甚至有点固执。

  自创建以来,直到2011年,基地的经费几乎都是王靖宇自掏腰包。场地是大连医科大学免费提供的,连水电费都免了。可为了贴补,他还是连家里的房子都卖了。随着人们对导盲犬的认知度提高,2011年之后,逐渐有了社会捐款,可依旧是捉襟见肘:狗粮都是低端品牌;疫苗和用药也不能用见效快副作用小的进口药;训导员们的工作服都是轮流穿;连暖器都是今年才刚装上的……

  王靖宇说他对不起这些狗,更对不起导盲犬的训导员们。基地刚创建那两年,全职训导员的月薪只有500元。现在,训导员们的月薪也不到3000元。应聘来当训导员的,都是特别有爱心的年轻人,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到了婚育年龄,一个月2000多块的工资,实在不够养家糊口。基地成立至今10年间,离职的训导员超过70人,包括那名派去澳大利亚学习的。王靖宇说他能换位思考,谁也不怪。

责任编辑:明月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