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地铁、高铁、机场成了不少爱书人的“寻宝”之地。黄晓明、徐静蕾等几十位公众人物共同参与了“丢书大作战”活动,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公共交通场所留下了1万本书,期待能将自己喜爱的作品与发现者分享。有趣的形式再加上名人的影响力,让这场活动在网上迅速走红,图书的传递、分享也因此成为热门话题。
在传统观念中,阅读有其封闭、私密的空间,书本也成为不少人珍爱的私藏。但许多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封闭和私密有时容易助长阅读的惰性,而图书分享则在读者之间建立起流动的链条,连结起一张“读书社交网”,让阅读的能量在不断传递中被扩散、激活。
逾5000本书在4小时内被找到
“丢书大作战”活动由微信公众号“新世相”于昨日发起。数十位作家、艺人、企业家等各界名人搭乘地铁、高铁、网约车和飞机航班,将各自挑选出的心爱之书留给即将发现它们的乘客。这些书共有1万本,封面上都贴了醒目的贴纸,注明:“你可以免费阅读它。读完后,请放回公共交通工具,让更多人遇见它。”通过扫描每本书独立的二维码,传递者可以记录自己拾取、放回图书的信息,并跟踪这本书的“漂流”轨迹。扉页处还夹有留言便签,方便每一位读者写上自己的阅读心得,黄晓明就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这样写道:“我们都曾想过守望麦田,然而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
活动开始后仅仅4小时,图书携带的二维码追踪系统显示,已有5400本书被找到。在上海马戏城地铁站内、虹桥高铁站的电梯扶手上、网约车后座等处,都有人发现了图书,并通过微信、微博发图晒出自己的“寻宝成果”。在活动官方微博陆续发布的线索照片中,丢书的地点渐渐从公交工具扩展到了公园、街区等其他公共场所,中山公园、一大会址、新天地等处都成了丢书人的“藏宝地”。主办方还向全国提供1万份活动贴纸,邀请更多人拿出自己家中图书,主动参与分享。
主办方表示,这场活动的创意来自于前些天的一条新闻———“赫敏”扮演者艾玛·沃森与英国知名组织“地铁图书”合作,在伦敦地铁上“丢”了100本书。“地铁图书”的创始人霍莉·贝尔顿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她将喜欢的书留在地铁上,并贴上专门的贴纸,希望这份阅读的美好心情能传递下去,与更多人共享。4年来,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纷纷写信,感谢霍莉“让上班后多年没有翻书的自己重拾起阅读的乐趣”。活动产生的良好传播效应,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参与合作,免费提供主打的新书。如今,“地铁图书”已然在快节奏的伦敦地铁上搭建起了一条缓慢、安静的“书香环线”,图书在乘客之间手手相传,不断周转。
上海早有不少分享“驿站”
随着“丢书”活动的热度不断升温,这种图书分享的方式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上下班高峰时,地铁车厢里就连站着都辛苦,根本腾不出手拿书。”有读者对于该活动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提出质疑,甚至担心会加剧公交线路的拥堵。也有人认为,过分依赖明星效应的传播方式难以持久,预期中的长期周转最终很容易沦为一场图书的“快闪”。几天前,一位程序员受“赫敏丢书”事件启发,在广州地铁上做了一次丢书实验,结果有人看到书吓了一跳马上走开,有人以为是别人的失物而无动于衷,也有人把书迅速放进包里匆匆离开。不过,昨天有网友留言反馈活动进展,多数发现者还是会捧起书认真阅读。至于有多少书会在被读完后进入下一场漂流之旅,还有待活动后续的数据统计。
在许多人看来,书籍的传递,不仅让好书能够被更多人阅读,每一位读者留下的心得纸条,更形成了一根独特的、单向延展的评论链条,使阅读在保持私密、独立性的同时,还增加了读者之间无声的交流。同时,这种“接力”活动还能起到刺激阅读的效果,很多人平时买了书没有动力翻看,但传给下一位读者的乐趣会激励他们尽快读完。“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理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说,“不过分享可以有多种形式。中国的地铁这么拥挤,伦敦那套模式不适合在国内原样推广。但我们也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活动,上海的‘图书漂流’活动就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早在2005年,普陀区就在公园、电影院、超市、街道等地设置了专用书架,放置由市民捐赠的闲置图书。人们可以不用押金、证件就把书带回家,看完后再放回到任何一个固定“漂流点”,这种新颖的方式很受居民欢迎。去年,7号线新村路地铁站与当年最早进行“漂流”试点的甘泉街道合作,在沪上首设“地铁图书漂流点”,到上个月刚满一年。不同于“丢书大作战”随机摆放的方式,新村路地铁站在站内设置敞开式书架,并在书架前提供桌椅,供乘客坐下来阅读。“不断有乘客自发拿来家中藏书,目前这个站点库存图书越来越多,已经有近500本了。”新村路站值班站长说,平均每天都会有近20本图书被借走,大多数乘客都养成了“带来一本,借走一本”的习惯,还会在一旁提供的手册上写下自己的捐赠、借阅记录。
陈子善认为,在线下活动之外,网络的普及还给了图书分享更多可能。美国的“图书漂流网”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全球拥有167万注册用户,有逾1000万册图书通过邮寄等方式在132个国家不断流转。中国也有“换书网”等多个图书分享网站,不少读书会还通过微博、微信发起图书的传递活动。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这种打破阅读封闭性的图书分享模式,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