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潜规则”待打破
最近有调查发现,在“双十一”如火如荼的网络购销盛况背后,刷单造假、消费欺诈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有分析指出,这些现象、问题都指向多年亟待医治的痼疾电商“潜规则”。
巨额推广费用 肥了平台、瘦了商家
根据记者调查,不少网店的实际经营成本已经高于实体店铺,这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竞价排名和纵容刷单造成的恶性市场环境。拿竞价排名来说,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出价,按照流量竞价购买广告位。平台则根据商家出价从高到低进行展示。
一位大型电商平台高管透露,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想要维持排名,很多情况下,要么就是巨额投入后巨额亏损,要么就只能依靠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
刷单刷好评 表面繁荣伤及诚信
刷单刷好评也是电商顽疾之一,这让虚假繁荣伤及诚信根本。一位淘宝卖家指出,不刷单是被动等死,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刷单看上去是主动跳进火坑。因为刷单面临的刷单成本和平台抽取的佣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实际上,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不堪亏损,退出电商平台。
假冒产品、价格欺诈 伤害消费者权益
同样被诟病的还有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一项抽检结果显示,电商产品的总体不合格率高达34.6%。另有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超过50%的商品有先涨后降的现象,热销商品先涨后降的比例更高达75%。
谨慎看待“双十一”模式的过度膨胀
可以说,“双十一”发展至今,虽然销售越来越火爆,消费者购物越来越踊跃。但并非主要因为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做强或是消费体验优化,其本质仍是传统价格战。因此,有专家就提醒,“双十一”模式的过度膨胀,会逐渐蚕食国内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多年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创新和品质基础,让大量民营企业被无情地绑定在低价、低质的传统恶性价格战之中。
电商步入“品质提升”关键期
可以说“双十一”是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从“双十一”看中国电商的“品质化”之路该如何走呢?
迅速成长的电商行业,目前已经步入“品质提升”关键期。一方面,如今消费者不再唯价格论,商品的品质、实用和个性成为购买的核心要素。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中国将进入品质、品牌、品味、品格消费时代,电商经济也要顺应这一趋势做好‘有品电商’。”这样才能与中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形成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跨界整合,重塑生态也是电商品质化的出路。同时,整合不止于供应链,电商平台、网站、电视、APP之间的数据共享,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流量资源。
此外,作为电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公里”的诚信也值得重视。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品质消费的崛起,倒逼更多电商企业的思考:“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不是“网”,而是“人”,被消费者抛弃的平台将一文不值。业内人士认为,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商品和服务,这可能是未来电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