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夺命”电话诈骗案背后深藏利益链
发布时间:2016-08-31
文章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收藏

  那么,是谁最早“偷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并对外出售、传播?

  为此,河南商报记者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的12个判例中,泄露者的身份包括:派出所辅警、医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互联网公司、快递公司的“内鬼”。

  山东省日照市的一起判例显示,自2014年6月至8月中旬,日照市岚山医院安东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将在岚山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出生时间及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以每条5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儿童摄影店的老板。

  此外,一些网购平台,因存有大量个人信息交易数据,也为不法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8月26日,顺丰速递一名员工在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受审,被指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公司系统的账号密码出售给他人牟利,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QQ平台查找发现,全国各地“快递面单数据”的QQ群众多,更有群介绍显示,每日批量打出快递电子单,有意者私聊。

  不少人喜欢网购,快递信息就成了一些商家获取精准信息的渠道,购买了何种商品、家庭住址及个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可能通过各类渠道被泄露。

  【追踪】

  谁在“使用”

  公民的个人信息?

  上游窃取你的信息,中游出卖你的信息?那么,谁在“使用”你的信息?

  记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几乎是电话诈骗案件的“标配”。公民个人信息被层层转卖,并最终用以实施诈骗。

  吉林四平市铁西区法院7月发布的一份判例显示,王某丁加入QQ群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将涉及咨询或购买过“柏年康成”集团产品的公民个人信息,经过加价,以每条0.5元至1.5元不等的价格二次出售给了王少宝等人组成的销售假药团伙。

  去年8月,湖北有记者以兼职话务员的身份到招生公司卧底,发现每个招生机构都有数目惊人的考生信息,而且信息十分精确,包括姓名、考分,甚至是具体到楼栋的家庭地址。而话务员就是通过打这些电话来忽悠考生特别是落榜考生报名。

  警方调查后,封存查获近10万条考生信息,涉及13个省份。据招生公司员工透露,这些信息大部分是从网上购买或交换的,也有一部分从教育部门流出。

  昨日,河南商报记者在QQ群、赶集网、58同城上,也发现很多找兼职话务员的招生机构。不过由于招考已经结束,这些招生机构已经不再招取话务员。

  【征集】

  你的个人信息

  被泄露了吗?

  生活中,因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精准诈骗及骚扰电话越来越多。郑州市民陈女士刚买房子时,一天十多个装修电话打来让其不胜烦恼。而高先生自从第一次打电话约中介看房起,便有从没联系过的中介不断打电话来。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个人信息,在这个灰色地带已经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被随意买卖了。

  尽管泄露、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已入刑,但是从实践来看,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部门交叉管理等原因,要真正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