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高校招生,敢“看出身”才是真公平
发布时间:2016-04-13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收藏

  陈俊松 记者李志强

  教育部3月底发文,宣布今年高校专项计划“进一步扩大重点高校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的资料显示,截至4月12日中午,参与该计划的9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高校中,已有91所公布了新一年度的招生简章。

  优势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本是不折不扣的好事,但有人怀疑是用“一种不公平代替另一种不公平”,有人则担心好政策会在执行中走样,成为权力拥有者子女的“专项通道”。

  的确,农村资源相对匮乏,有钱有权者在“资源争夺战”中优势明显。为加分伪造民族身份、为获助学金弄虚作假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各方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

  美国的“平权法案”允许在大学录取中考虑种族、性别等软性加分因素。中国虽鲜见种族歧视,但城乡二元差距已经足够明显,优质学校多数集中在城市。一些人生在农村并只能在农村接受相对欠缺的教育,这是多数城市人所不用面对的挑战。

  政治学家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提出了“无知之幕”的著名理论,或许可以帮助理解为何部分群体需要“平权”。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讨论赋予社会组织中不同角色的正当待遇时,最好的方式是把所有人聚集到一个幕布之下,而他们并不知道幕布打开后自己将担任哪种角色。当所有考生都在幕后,向相对“一无所有” 的农村考生倾斜大概就会有充分正义性,谁都不想成为缺乏足够制度性救济的弱势群体。

  城乡差距短时间内难弥,教育公平在更为重要的中小学阶段推进缓慢,农村生源在起点和过程中的不公平一时难以改善。作为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补偿措施,重点大学通过降分特招农村学生可谓直面难题,在结果上做出矫正。

  至于防止招生过程中权力寻租,这更多是个“技术活儿”。高校其他特招过程日益透明,替考、代考、胡乱加分等违规行为在重拳之下日益减少,农村生源特招可从中借鉴许多“法宝”。

  复旦大学今年取消了往年往返复旦的笔试面试,减轻贫困生经济压力,同时,凡是该计划参与者,一律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保证更多农村学生能参与激烈竞争;北京大学将初审名单公示,无异议者才能获取参加招生测试的资格,招生流程也会受到纪检部门全程监督;人民大学在报名条件上设置了门槛,参与者平时成绩排名需为所在中学前5%……

  此项“看出身”设计的背后是中央敢于正视难题,以及对于促进城乡平衡发展态度和决心的坚定,社会公平的鸿沟由是将会被日积跬步地填平。当然,需要承认的是,结果公平只是努力的一部分,后面的难题则需要政府更为长远的均衡部署。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