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睿 韩家慧
近日,给9岁孩子制定每天学习18小时作息表的“北大虎妈”火了。一时间,舆论再次聚焦“虎式教育”。在教育部三令五申为孩子减负的背景下,中国父母仍把“虎式教育”奉为“育儿经”,不断向自家孩子施压。如何才能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恐怕改变父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是关键。
教育部于2015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 ‘虎妈’‘狼爸’。”然而,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给别人家孩子”的育儿理念,不少家长依然盲目地让孩子奔走于众多的课业辅导班、兴趣培养班之中。
首先,不得不承认适度的课外辅导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帮助,但家长们一定要拿捏好“度”,求精不求多,求质不求量,高压式家庭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其次,赢在起跑线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就一定更成功更幸福吗?人生不是百米跑,只要一时发力便可大功告成。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乏儿时成绩落后长大却成为科学家的人,不乏出身贫寒日后成为作家的人,但同样也有幼年课业优秀最后却“泯然众人矣”者。在人生这场马拉松赛事里,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尽相同,也许起点低的人中途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但这不妨碍他们看到最美的风景。
最后,班级名次、琴棋书画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性格、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可能更能决定孩子日后人生的“格局”。
相比中国,美国小学生是比较轻松的,而美国大学生却比中国大学生累的多,这种差异在名校里表现更甚。我们不能一刀切的说哪一种模式更好,只是应看到美国这种“倒金字塔”式的学习模式持续输出各个领域精英。
学校呼吁减负,家长花钱出力地增负,虎式教育何时止?孩子们的童年何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