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微信售假:“杀熟”的游戏?
发布时间:2015-04-27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收藏
 

 
  重大案件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快餐式的阅读后,案件又会不经意间从你脑海消逝。其实,有些案件值得留在你心底,因为其中有生命、有道德、有法治、有警示……每周,《法制日报》案件版都会推出“案件特稿”栏目,为你解读上周重大案件,体会其中法理情。

  上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的两起微信售假刑案引起社会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微信营销火爆。然而,在众多“微店”中,一些“微商”直接行骗,一些“微商”公然销售假冒产品,社会上关于规范“微店”的声音始终未停。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已是移动互联时代必须破解的一个课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打开微信朋友圈,小伙伴们晒的图不再是美食、风景、自拍,而是面膜、化妆品、名牌箱包的产品图。极低的价格告诉人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它们不是真的。同时人们也在纳闷,这些在“朋友圈”里卖假货的人,他们究竟出于哪些目的?

  上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的两起微信售假刑案。案件主审法官发现,被告人多有正当工作,在“朋友圈”里卖东西是为了赚零花钱,而且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很少有人意识到售假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瞄准“圈内人”

  国内现多起微信售假刑案

  王某和黄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人还是租住在一起的好兄弟。看到“朋友圈”里流行卖各种商品,两人闲来无事一合计,决定也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赚点零花钱。于是,两人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布各类假冒品牌箱包及手表的照片,并在暂住地对外销售。

  谁知没干多久,两人就被警方抓获。民警当场查获待售的假冒奢侈品。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涉案物品价值53.76万元。

  与之相类似,韩某和孙某也是租住在一起的哥们。两人都有正式工作,想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卖点东西,贴补一些房租。两人于是购进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提包、皮夹,并通过手机微信发布商品图片信息,联系买家后对外销售。2013年3月22日,警方将两人抓获,并在暂住地查获假冒名牌包等。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涉案物品价值24.81万元。

  法院认为,两起案件均为共同犯罪,被告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依法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被告人自愿认罪,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依法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以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对两起案件的4名被告人各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

  事实上,微信售假刑案,早已不是孤例。

  就在本月1日,36岁的何女士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何某也是杭州乃至浙江省内利用微信平台售假而获刑的第一人。

  何女士老家在浙江台州,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职。丈夫经商,一开始生意做得很好,家境殷实。安稳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让她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后来,何某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辞去工作,安心在家当全职太太。可是,丈夫投资失败,完全改变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

  为何走上售假的路?何某说,丈夫瞒着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因为投资失败,不但公司破产,家里也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了好几十万元的债。

  事后,丈夫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回了台州老家。何某说,自己性格倔强,不愿再回老家找负心的丈夫,于是留在杭州找了份普通的工作。

  要抚养孩子又要交房租,何某感到了生活压力。2013年5月底,何某发现在广州的朋友小吴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发布“香奈儿”、“古驰”等奢侈品A货的销售信息,对方还托她转发消息到朋友圈。

  何某转发这些“奢侈品”的销售信息后,果然有生意上门,很多朋友都向她打听价格,想要购买。

  想到身边一些朋友都喜欢这些“奢侈品”,而且身边也有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做代购,赚钱不少,何某于是决定做一名专职“微商”。

  为了招揽生意,何某开通两个专门的微信号发布销售信息,朋友圈里大多是她的同学、朋友,还有不少同学、朋友的妻子因为看到何某发布的销售信息,主动加其好友。

  其实何某和她的朋友们大都知道,这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奢侈品”都是A货,也就是假货。短短几个月,何某发布的销售动态已达百余条,微信聊天窗口总是信息不断。截至2013年12月,销售金额累计超过10万元。之后,因为上家被查,何某微信朋友圈售假也被暴露。

  更早之前,2014年10月,江苏省常熟市一名民办幼儿园教师,因在微博微信兜售假减肥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

  在微信营销中,已被判刑的微信售假案可谓屈指可数。然而,微信售假的“普及”却是令人瞠目。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3.61亿,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36亿,手机网购增长率为63.5%,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3.2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达到42.4%。2014年移动网购市场规模达8617亿元。

  相比前几年网购遭遇的“维权难”,2014年,国内移动网购维权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来自移动端的电子商务(如微信购物、App购物、手机QQ网购)等新兴移动网购领域维权问题日渐凸显,成为仅次于传统PC网购和O2O团购的第三大用户投诉热点领域,占总电商投诉11.01%。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