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徐曼曼)光鲜的外表,尴尬的内在。这是“世界500强”榜单上部分中国企业的真实写照。
近日,有媒体统计,“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50家公司在2013年出现亏损,其中中国独占16席,且全被内地国企所包揽,“遥遥领先”美国4席。16家公司亏损总额高达人民币377亿元。16家营业收入方面的“巨人”,却成为利润和效益方面的“矮子”。
其实,以企业总资产规模来排座次的“500强”,本身就不能证明上榜企业是真的“强”,“盘子大”可能是建立在巨额亏损和债台高筑的基础上。
煤炭上榜企业中,河南能源化工集团2013年以35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居2014年世界500强的第328位。该公司当年亏损3.7亿美元,是中国上榜煤炭企业中亏损最大的一家。
钢铁行业也深陷亏损的泥沼。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该公司在2013年以4280万吨的规模居中国钢铁企业首位。同时,它也以408亿美元的营收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71位,但遗憾的是,2013年的数据显示,河北钢铁集团亏损1.38亿美元。
有色行业同样难言乐观。按体量计算,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铝制品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454亿美元,亏损11.4亿美元。
“500强亏损榜”可以被看做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企业亏损重灾区的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如今正在为过去十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埋单”。国际局势的变幻、中国经济增长趋缓、行业无序竞争、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共同成为制约上述行业发展的因素。伴随着需求量的下行,产能过剩这一顽疾更加显得刺眼。而产能过剩行业大多集中在国企,因此16家国企出现在“世界500强”亏损榜并不令人意外。
更可况,屋漏偏逢连夜雨。产能过剩问题还未解决,此前的国企大量举债又到了需要偿还的时候。
“亏损王”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历了2013年巨亏后,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更是从2012年年底的接近90%跳升至97%的警戒线。
鞍钢集团2012年年报显示,截至该年底负债合计1702亿元;一年半后,2014年中报显示,负债合计达到1995亿元。短短一年多时间,负债膨胀近300亿元。
2014年的情况也仍未见好转。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虽然达到1.43万亿元,但国企成本增幅依然高于收入增幅,负债增幅高于资产增幅。
近年来,国企为了做大,不止在国内纷纷进行资产重组,在海外频频上演“大冒险”,折戟而归的却不在少数。例如中铝就饱受“秘鲁铜矿被停”风波的困扰。据报道,中铝从2008年开始已经陆续投入了34亿美元用于该矿,而这也并非中铝首次海外“失手”。刚刚公布的中铝半年报,虽然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但净利润依然出现41.23亿元的亏损,被戏称A股上市公司最大“败家子儿”。
产能过剩和大幅举债透支了太多的盈利能力。面对“内忧外患”,国企想要扭亏为盈路途艰难。不过,既然是做企业,从市场角度来分析,不管有多少客观因素的制约,出现如此严重的亏损,企业难道就没有预见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吗?可见,问题的根源还需从自身寻找。
首先,处在垄断温室里的国企是否做好了参与到残酷市场竞争中的准备?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摆脱“一亏损就补贴”的思维?
其次,国企领导“高官又高管”的行政化现象何时能够解决,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何时能建立?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500强”企业中毕竟还有100家中企上榜,这至少证明了中国经济的体量确实在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规模的壮大既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在增强,更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最缺乏的创新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近期,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国企薪酬体制改革广受赞誉都说明,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国企发展的动力,才能既赢了“面子”,也挣了“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