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曲线
如果把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按附加值、利润率大小进行比较,然后按其数值划出一条线段,就会看到一个两端凸、中间凹的曲线形状。链条上游的核心技术和下游的售后服务环节,由于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也大,曲线上所处的位置自然较高;而中游的组装加工环节附加值低,利润空间也小,在曲线上就显现下凹的趋势。此时,整个产业链看起来就像一条正在“微笑”的曲线
这条“微笑曲线”的前端,也就是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和核心零部件端,多数都掌握在欧美国家企业手中。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掌握着大部分的世界高端产业技术,按比例来看,世界电信技术的57%、半导体技术的70%、软件技术的87%、生物制药技术的85%、清洁能源的56%都在美国企业手中。依靠这些技术,美国企业不但垄断了市场,而且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它可以为自己垄断的产品制定出天价,而市场却不得不接受。有一个说法颇能说明问题:美国企业生产一块芯片的利润,就相当于中国一个集装箱衬衫的收入!
在“微笑曲线”的后端,是产品的品牌与销售渠道端,欧美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像洗发水中的宝洁、联合利华,饮料中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运动品牌中的耐克、阿迪达斯,购物超市中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市场中都占据了主流地位。欧美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在产品的品牌与渠道方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由此,市场消费者的耳目自然就受到了这些企业的左右,手中的钱也自然流向了它们。有谁在购物时会想到:这些光鲜的国外品牌产品,其实都是由辛苦劳作的中国工人生产出来的呢?
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也就是产品的加工组装部分,才是由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承担着。多数的中国制造型企业,就处在产业链的这一段上,前后都受制于人,耐克公司每卖出一双耐克鞋,价格都在100美元以上,而它为此支付给中国代工企业的报酬却只有10美元。而一个售价10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国代工企业从中获得的全部收入也不足1美元。一台售价500美元的iPhone手机,制造成本大概是187美元,其中70美元给了日本一家公司,50美元给了韩国三星,30多美元给了L G。留给中国企业大概是6.5美元,即整个制造环节中国企业仅获得了3.6%的价值。这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作为世人眼中的“世界工厂”,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实际上不过是在为欧美企业做着“保姆式”的服务工作,既无技术含量,收益也极其微薄。仍然停留在行业产业链最低端。
一条产业链上的总利润是一定的,这些利润要被分别位居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企业所瓜分。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欧美企业之间,实质上就是在进行着一场产业链上的博弈。
在农业社会中,评判一国的实力是看它的农业化水平:哪一国拥有的良田数量多、“耕战之术”掌握得好,它就是强国。
工业化社会中是看它的工业水平:谁家的钢铁炼得多,坚船利炮造得多,谁就是强国。到了后工业社会,衡量标准则变为:谁家的技术多、品牌多、渠道网络多,谁就是强国。
而在后工业社会中,生产规模等指标已不再成为评判一国实力的标准,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炼出那么多钢、造出那么多的小车和大船,却依然成不了工业霸主、变不成“世界工厂”的原因。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世界本身已变成了一个大网络、大工厂。而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已跻身成为这个“大工厂”内的一个个“小车间”,原先概念意义上的那种由一国垄断全部产业链生产的 “世界工厂”,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在这个世界级的“大工厂”中,各国会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化分工。中国根据自己的特点,承担了“装配车间”的角色,而车间的“总控台”,却还在欧美。
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少国际话语权,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亟待提高。中国人要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下的全球产业链安排,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建立中国品牌,建立成熟有效的中国品牌管理理论——(产业链顶端以品牌管理为基础的高级商业模式)。在全球建立以中国品牌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