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消费信心掣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4-04-28
文章来源:国家品牌网
分享到: 收藏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形象地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即消费需求来拉动。前几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提到:中国近几年的储蓄率超过50%,居世界第一,人均储蓄额度在三千美元左右,是美国的两到三倍。在急需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大环境下,老百姓却更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并不拿出来消费。

  储蓄的本意是居民将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之后的结余部分存起来。简单来说,没花完,暂时用不着。中国人均储蓄额度远高于美国,并不代表中国人比美国人有钱,而是中国人不敢花钱,消费信心不足。在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市场环境下,相比CPI增幅,人们会觉得存在银行的钱越来越少,消费信心进一步下挫,消费不给力的“三驾马车”如何能够均衡使力,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有人提到中国的高储蓄率和传统文化有关。不可置否,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髓。但是,当住房刚需者为了虚高的房价泡沫,举全家之力苦苦存首付的时候,这种“省吃俭用”型储蓄就背离了节约的本原。老百姓不舍得花钱的根源,是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包括基本的生活保障、基本的医疗需求等)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越追求经济发展速率,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建设、就业环境越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如此,老百姓不得不搁置刚性消费需求,将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消费完全成了奢侈的代名词。

  储蓄率过高会导致消费不足,而企业生产的产品总要卖出去,因此,消费信心的缺失导致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萎缩。2014年1季度中国经济大幅下行,其中内需低迷是经济放缓的主因,消费增速从13.5%降至11.9%。钱从市场回流银行,出现了世界上罕见的长期高达超过50%的储蓄率。以牺牲刚性消费需求为代价的储蓄,使得消费明显拖了经济快速增速的后腿。

  如何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根本还是要完善与经济发展速率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动产登记制、以房养老、共有产权房等利好消息正逐步夯实居民的消费信心。但是,雾霾治理是否有方、727万应届毕业生何去何从、公共医疗投入占比GDP是否提高、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否翻番,仍有许多的未知数。

  居民消费信心欠缺掣肘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为基础的“三驾马车”蹩了任何一个,都不能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只有加大政府在社保、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支出,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众真切感受到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之后,居民消费和储蓄才能回到合理的区间。(胡洋)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