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云南白药品牌声誉缘何被噬啮
发布时间:2014-04-17
文章来源:国家品牌网
分享到: 收藏

  近日,云南白药“含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着百年历史的云南白药品牌受到极大影响。如今,无论云南白药官方如何回应,都已经无法消除消费者心中对其系列药品安全性的顾虑。官方回应不力、媒体发酵和民众基本常识匮乏三个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云南白药品牌声誉正被一点点侵蚀。

  首先,针对消费者的质疑,云南白药官方回应不到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2013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中,要求相关企业在说明书中标明毒性名称并增加警示语。云南白药为了落实这一规定,在修改后的系列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含草乌(制),其余成分略”。而此前,云南白药一直以“涉及国家秘密技术可不公开”为由,拒绝标出涉嫌毒副作用的配方。

  从以国家机密为挡箭牌到行政命令下只透露药品中含有一种毒性中药。此般简单地答复消费者,难免让人们质疑:除草乌外,是否还有国家规定公布的其他27种毒性中药品种?含有毒性草乌的药品是否安全?公开资料显示,草乌又名断肠草,其含有的生物碱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超量使用会引起口唇和四肢麻痹、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谈毒色变下,消费者对涉及生命健康的知情权不能保证,质疑声势必不绝如缕。

  尽管之后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药品配方中草乌所含乌头碱类物质的毒性已在加工过程中得以消解或减弱,产品安全有效,但已无法挽回多数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媒体在云南白药这起危机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信息传播中,“百年药品含毒”的吸睛力不亚于桃色新闻。媒体对于能够吸引受众的新闻线索,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诸如“云南白药承认含毒”或“云南白药含致命断肠草”之类,能够极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新闻得到迅速传播。

  虽然权威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时,能够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但是,难以抵挡“网络水军”和“标题党”的舆论暴力。全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下,别有用心之人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传播特点,将这一危机事件无限放大,在消费者中制造舆论恐慌,让消费者对云南白药丧失信心。

  再次,人们普遍缺乏对中医药基本常识的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毒性中药材一直都是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毒性中药材和药物有毒,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中医药的一个基本常识。况且,药材都要经过严格复杂的炮制过程,降毒性、取药性。草乌的价值早在多部中医典籍中被肯定,经过中医药特有的炮制技术,其毒性早已被去除,留下的恰恰是其能“以毒攻毒”甚至无法代替的有效部分。由于消费者相关基本常识的欠缺,导致一听说“云南白药含断肠草”之类的消息,纷纷大惊失色。

  品牌价值大小体现在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赖程度。一个被人们普遍认可、信赖的品牌,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的树立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而品牌失信可能只因某种炒作。几天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云南白药调研时曾说,有策略、有方法地积极主动应对不良网络炒作事件。政府部门给本次危机定性为一起不良网络炒作,也无法改变云南白药品牌声誉已受巨大影响的事实。

  云南白药出于保护自身发展考虑,保护配方秘密;消费者要求对涉及自身健康的知情权得到切实保障。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也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申请国际专利,而不是隐瞒消费者。只有这样,百年品牌才不至于毁誉一旦。(撰文:胡洋)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