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开花结果
未来显示之冠,OLED电视的开花结果是2013年彩电市场的大事件。
LG三星先在国际市场推出了量产产品,并于十一前引入国内市场。9月,国内品牌海尔在德国IFA 2013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国内品牌首款OLED电视试制品。年底,创维宣布自己两款OLED新品即将上市销售。11月份,民族自己的,也是全球第二条5.5代线OLED面板线,京东方鄂尔多斯OLED线开始试生产。此外,三星和LG表示8.5代线OLED面板线2014年量产。京东方合肥8.5代线将在2014年进行大尺寸OLED量产技术验证,TCL华星光电宣布2015年第二条8.5代线将具备量产OLED的条件……
产品面世,上游面板多点开花的局面,证明一个OLED彩电的时代已经濒临。那么,显示器拼命追求的OLED电视到底有何好处呢?
这个命题的答案很简单:更薄、更轻、更节能,可以制作柔性显示产品,色彩、灰度等显示效果更好,理论产品成本也比液晶要低很多——分析认为2017年后,OLED将逐渐取得对传统液晶产品的价格优势。在这样的产业预期下,谁先抓住OLED谁就先抓住了彩电的未来,乃至整个显示产业的未来。
据悉,包括三星、LG、京东方等企业在OLED项目上的直接投资都已经在40-70亿美元以上。全球范围内,新兴面板建设项目无一不与OLED有关,单纯的传统非晶硅LCD面板建设已经全面停止。显示产业核心上游厂商向OLED转型的步伐早已经进入不可逆的阶段。即便是夏普这类液晶技术最执着的坚持者,也已经完成所有液晶线的金属氧化物TFT工艺改造——这一改造也是液晶面板线转产OLED的关键步骤之一。
目前,OLED电视最大的悬念是价格将在何时大幅下降。液晶电视普及初期05到07年间,32英寸产品均价曾在20个月内从2万元下降到8千元以内。研究认为,一旦2015年之后,OLED成品率突破,产能提升,其价格也将上演类似的变化。甚至,如果OLED材料三大涂覆工艺(真空蒸镀、喷墨打印、激光热转印)任何一个成品率提前提升,OLED电视还可能提前进入普及阶段。
无论如何,OLED电视都是未来显示产业的主流,也是国内彩电产业一直关注的方向。从今年海尔、创维、京东方、TCL的态度可见一斑。同时,OLED产业化也是十二五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彩电、显示和面板产业,乃至整个国家政策对OLED的认识和支持都是毫无疑问的。现在OLED已经来了,未来它将走多快,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松下放弃等离子
松下正准备在2014年3月份正式停产等离子产品。这是2013年10月份的消息。对此业界并不觉得惊奇。从消息的可信度而言,松下未做官方正式表态——当然,这类消息没有人愿意做官方的证实,因为不是光彩的事情。不过,既然松下也没表示反对,可见此消息还是很“靠谱”的。
松下是全球最大的等离子显示技术、显示面板、彩电的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等离子商务显示器的供应商。在等离子项目上,松下拥有规模最大、技术最高、产业体系最完善、研发投入最多,单体工厂产能最大的特点。松下也是唯一掌握等离子面板12面取技术的厂商。因此,松下抛弃等离子等于直接给等离子判了死刑。
实际上,早在2008年松下就开始投资等离子的主要竞争者lcd液晶显示技术,收购其与东芝、日立合资建立的液晶面板6代线,并投资建设液晶面板8代线。这一动作已经表明,松下意识到了平板的未来已经不属于等离子。在此前后,日立和先锋先后选择了放弃等离子显示技术,韩国三星和LG也减少了等离子产品线的投入。
由此可见,松下最终会撤离等离子早已注定。只不过,业界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福岛地震、电力危机、日圆升值、金融危机和液晶的竞争,这些因素交织,使得松下的业绩在2010年开始斗转之下。全球彩电销量的猛跌,让产能巨大的等离子面板厂“无米下锅”,久而久之维持不了运营的工厂,无论其多么先进也只能关门大吉。
松下停产的消息,不仅说明了此轮经济危机对松下打击之深远,也说明了液晶和等离子之争的彻底结束,更是日系彩电产业衰落的一个标志。
虽然,在此前业界还在谈论液晶和等离子之争中,液晶向4k过渡,等离子难以招架;或者日系彩电厂商遭遇危机,但是技术优势依然存在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在松下毅然绝情的放弃等离子的事实面前已经毫不重要。实际上,现在是等离子业界着想如何为这一技术善后的时候了:虽然专业显示、商务显示和拼接屏市场,等离子还有需求,但是那么一点市场,可容不下现有工厂产能的零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