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
湄公河惨案抓糯康是阴谋?
【对策】应第一时间成为事件核心信息源
网 文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遇难。“边民”在网络上不断发表如“湄公河惨案不是贩毒案、刑事案,而是政治阴谋案”等造谣言论。
调 查
据警方不完全统计,董如彬共编造传播相关不实言论443条,仅其中5条虚假信息即被转发4852次、评论4194条,点击达31.5万次,混淆是非、扰乱视听、误导公众,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高墙之内的“边民”表示,“我对这些不实、错误言论产生的后果没有考虑太多,对参与湄公河惨案侦破的民警名誉、情感的损害,真诚表示道歉,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点 评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指出,董如彬利用部分人对公权力缺乏信任的心态,在国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上强化“阴谋论”,使得事件复杂化,能够引发更多的交锋和争议,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在重大事件、敏感议题中,党政机构要充分掌握舆论传播规律,力争第一时间成为事件核心信息源,做“第一定义者”,给公众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是遏制谣言最有效的途径。
丁和根说,只有充分落实信息公开,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传言、流言或谣言的土壤。而这不光要说,还需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做。
捏造
杭州一供电局建豪华办公楼?
【对策】信息沟通互动须加强
网 文
2012年11月28日,《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局数亿建“调度楼” 超现办公面积19倍》一文称,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局地上23层,地下2层的调度大楼已接近竣工,实际上是打着调度楼的幌子建豪华办公楼。
调 查
2012年11月,在张桓瑞安排下,格祺伟在现代消费网发布上述文章,引起广泛关注。之后,格祺伟等人到杭州余杭区“采访”该报道所涉单位,以核实为由施加压力。同时暗示,“虽然之前的报道已经造成了影响,但还有可操作的空间”。为消除社会影响、减轻舆论压力,该局还是以“广告费”名义支付给格祺伟、张桓瑞等人20万元。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当时该局所建办公楼经合法审批,且主体还未完工,帖中所称“配备标准客房、健身房,超现办公面积19倍”等情况属于虚构捏造。
点 评
南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家旺认为,格祺伟等少数不法分子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以在网上曝光、进行负面炒作为要挟或以删帖为名大肆进行敲诈勒索犯罪活动,干扰了地方的正常工作。李家旺表示,地方欢迎诚心实意的监督,欢迎本着解决问题的监督,但那种掺杂个人利益的变味监督,对地方和干部来说,花钱其实没有消灾,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单学刚指出,要想减少谣言,乃至消灭谣言,一方面在传播环节要继续加强对恶意造谣、传谣行为的打击,对造谣者保持一定的震慑力,另一方面,还要从谣言产生的根源和土壤上认真研究、思考,强化信息透明度和官民之间的沟通互动机制,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