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热点透视

国宝漂泊海外百年 圆明园"虎蓥"经历怎样回家路
发布时间:2018-12-12
文章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分享到: 收藏

  “虎鎣”回归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此刻,中国之声记者眼前这件青铜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据介绍,虎鎣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它的形状像似一只茶壶,一只老虎在盖子上居高临下,另一只则以更自然的姿势蹲伏在下,形成“手柄”,非常精美。

国宝漂泊海外百年 圆明园

  此前有人曾推测这是西周晚期的盛水器,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则表示,鎣是作为祭祀时奉献使用。这件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虎鎣本身是一件非常罕见、精美的西周晚期铜器,现在已知的、有铭文确认的只有8件,所以它非常难得。它的用途是在古代敬神的时候,神不饮食,不吃不喝,而愿意闻香味。那时的香味就是拿香酒烧沸腾,冒出蒸汽后,闻蒸汽的香味。这个鎣推测当时是放郁金香的,把它掺到香酒里,再点火蒸发后,神就可以去闻香味了。

国宝漂泊海外百年 圆明园

  文物流失只在一时之间,文物的追索却步履维艰。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并成功促成了30多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虎鎣的回归不只是简单的捐赠,它包括舆论、外交、专业支撑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虎鎣回归既反映了我们按照合法的程序在推进追索工作,同时社会力量也对这个结果起到了促成的作用。

国宝漂泊海外百年 圆明园

  央广记者:丁飞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