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贷”在于成本高
一段时期以来,银行收缩信贷往往倾向于首先压缩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型商业银行在一些地方的分支机构表现尤为明显。“做中小企业的客户成本太高。”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做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对一些地方的支行来说,业务能力和人员配备也跟不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个镇上就有上万家小微企业,银行做不到匹配相应数量的业务人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除了人力不够之外,银行在对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控制不良率,我们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业务人员说,“主要是因为对这些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清楚,要一家一家摸准情况,比如查企业的用水用电情况,是否按时纳税等情况,调查成本很高。”
大型银行是否应该服务小企业?有观点认为,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角度来说,大型银行应该更多地服务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等级相对更高,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更为复杂。服务中小企业的主体应该是中小型银行,因为从需求端来说,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较为分散,也更适合中小型银行。也有相反观点,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会超告诉记者:“今天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型企业,银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现在通过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银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完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放贷的成本。”
“不敢贷”在于风险大
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和担保,也是不少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时“不敢贷”的原因。“越是急着要贷款,我们越是不敢给他放款。”某银行地方支行的业务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是着急借钱的企业,往往风险也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都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或者由其他企业、机构担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中可抵押物比例小、抗风险能力弱、自身信用不足等特点,限制了获得贷款的规模。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往往将有实物形式的抵押财产、担保品作为发放贷款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82.5%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在目前有贷款的企业中,仅9.8%的小微企业使用过厂房抵押,6.9%的小微企业使用过机器设备抵押。
有的企业反映,担保相关业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本身就缺钱才想着去融资,但为了借到钱可能还得先交费”。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都有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甚至还有再担保服务机构和相关机制,但其发挥的作用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以北京再担保公司为例,成立10年来,其支持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接近80%,累计为逾10万户次中小微企业提供了3600亿元再担保支持;为近20家担保公司500多笔代偿项目提供了6亿多元的补偿,分散了担保机构风险。但从总量上来说,10年3600亿元的再担保额并不算多,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再担保业务也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然而“时间长、手续多、费用高……”,这些对银行担保贷款业务的“吐槽”,也让许多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望而却步”。
银行要提供有效供给
长期以来,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信贷方面发挥了主力作用。银行业监管机构近年来也不断出台各项监管措施,推动相关金融业务的发展。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增强,利率稳步下降。9月末,全国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7.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9595亿元,增量相当于上年全年水平的1.6倍。
按照监管要求,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秉持“保本微利”的原则,据了解,一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从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对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量”“价”开展监测、考核和通报,对于成效不明显的银行,将采取“约谈、督查”等措施督促改进。
业内专家认为,要破解银行不愿贷、不敢贷问题,除了加强监管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如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激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放贷并增加对不良率的包容度,进一步健全相关激励机制,让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更加“放得开手脚”。
金融科技发展也为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助力之下,银行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认为,目前新兴金融科技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新的风控技术和条件。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打通全行不同渠道、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对小微企业和企业主信息的系统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银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的智能风控系统,也能够提高持续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降低贷款的不良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