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摄影:邓攀
综合编辑|张弘
5月16日,针对联想“5G投票”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74岁的柳传志再度“出山”,他先发出一封题为《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的内部信(详情请点击《柳传志和任正非通电话后,发了一封公开信》),随后,他又录制了一个音频。在1分52秒的音频中,柳传志对联想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极为愤慨。
有别于公开信中的“各位战友”,柳传志在音频中的开头是“联想的全体同仁、兄弟姐妹们”。
在音频中,柳传志说,“写信的时候,我心潮翻滚,难以平复”。接着,他说,“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吃瓜群众不明就里、随风起哄的问题。这是真正有策划、有布置,动机极为恶劣的阴谋。联想集团的手机业务做的确实不好,应该认真检讨,但这和动机无关。”
柳传志义愤填膺:“有人把卖国贼的帽子扣在联想集团头上,这不但是要砸了我们全体联想人的饭碗,而且要我们终身蒙羞受辱。”
柳传志说,这种阴谋做法,如果得逞,会使中国企业界正气荡然无存、舆论界歪风甚嚣尘上,对国家、社会产生极坏影响。
他说:“兄弟姐妹们,到了我们挺身站出来的时候了。朗朗乾坤,如果几万名员工都不能让正气自保,我们还办什么企业,我们就是一群窝囊废”。
柳传志最后动情地高声呼吁: “联想的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全体同仁要积极献计献策,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打赢这场联想荣誉保卫战”。
这一刻,很多人可能会想起电影《敦刻尔克》里呈现的一幕:1940年,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66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广播对英国国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We Never Surrender?(译为:我们决不投降)》——“这次战役尽管我们失利,但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作为中国企业家公认的精神领袖,柳传志冲冠一怒的原因不难理解,对素以“产业报国”为核心价值观的柳传志而言,最能造成十万点伤害的,就是冠以“卖国”的骂名。
财经作家秦朔表示,了解联想的历史的人,就会明白柳传志为什么愤然而起,“当他最深切的、刻骨铭心的情怀,以及联想最本质的精神基因,不仅不被认可,还被泼脏水、被妖魔化,能不拍案吗?柳传志待人平和,但在关系到大是大非时,他的态度从来是不含糊的,有棱角的。这时如果不旗帜鲜明表态,那反而不是柳传志了”。
在5月16日上午发出的公开信中,柳传志也回顾了联想这个民族品牌的来之不易,重申了联想的基因:
1984年,一群完全不懂市场的科研人员,怀揣产业报国的梦想,艰难地开始了国产PC品牌的创业之路。几代联想人,一路大风大浪,为之付出了青春,其间有汗水,有泪水,甚至还有鲜血,就是这么拼了命地往前冲,才有了今天联想这个民族品牌,这是联想全体员工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计算机产业,面对大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攻,如同一个小舢板一样的联想甘冒风险,跟这些庞然大物一较高下,用代理国外产品赚的钱,贴进去来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最终击溃国际巨头。这样才使国产电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才使中国的信息产业得以发展!也成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4年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外界在鼓励我们勇气的同时,对并购的结果都不看好。但我们就是坚决去做了!中国,需要有更多企业不断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后几经波折,生死角逐,2013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一,为中国企业争了光!
这就是联想的基因,历经磨难,从未改变。因为什么?绝不仅仅是商业,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拥有为荣誉而战的信念,那是我们最大的支撑!
三十多年来,联想与中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三十多年来,联想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将一个民族品牌做成了全球品牌,将技术和服务提供给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说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联想的历史,当之无愧是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的一个缩影,全体联想人都会记住历史,传承信念。事实怎能歪曲!联想的荣誉岂能任人践踏!
力挺柳传志
随后,数十位企业家表态力挺。
任正非自然是第一个,因为柳传志曾给他打电话。据柳传志描述,“任总对我表示,联想在5G标准的投票过程中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对联想对华为的支持表示感谢。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不能被外人所挑拨。”
《中国企业家》还从可靠渠道获悉,两人在电话中,还对联想集团和华为的关系做了确认:华为和联想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建立了并肩战斗的情谊。华为和联想应该团结合作,不受别有用心的人挑拨,为发展民族工业共同努力!
柳传志和任正非,都有技术立国,产业报国的民族情怀;而且他们都出生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还有共同的军人背景,彼此之间自然有很多共识。
事实上,华为也多次发声明,为联想说话。最新的一份声明中,华为表示,“感谢联想集团和各合作伙伴一贯的支持,也愿意跟联想集团,以及产业链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持续推进5G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