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如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城市都推出了传统出租车的叫车软件,这些平台,由当地出租车公司或交通运管部门开发。有的地方平台甚至曾经试图整合滴滴等打车软件,不过,大多雷声大雨点儿小。眼下地方网约车新政密集落地,不少都提出了比较严格的准入要求,滴滴等打车软件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地方版的电召平台会因此而受益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去年12月15号,合肥出租汽车电召平台“新安通”正式启用,当初可以说被监管层被寄予厚望。
合肥市运管处出租车管理所所长姚红:目前的商业软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乱加价、准入门槛不高、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大量的非法营运车辆进入这个平台。相比较而言,我们这个电召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客和驾驶员的合法权益,确保乘客的信息安全、确保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应该说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近日,记者在与司机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新安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摆设。
事实上,怀揣地方版召车平台这个美好理想的地方可不少。早在2013年,多个地方城市推出了地方版的传统出租车叫车软件,这些平台由当地出租车公司或交通运管部门开发,希望优化传统出租车的电召效率。比如深圳交委,曾在2013年年中宣布滴滴快的等网约车平台未获准入,后在2014年年初推出了自己的叫车软件“交通在手”。
但如今记者发现,评论当中大多数人关注的是该软件查公家车查询功能,对于打车功能在早期版本里有一部分,但评价不嘉。而在北京,2015年也在96106的基础上,上线了手机叫车软件飞嘀,记者在苹果app商城看到,这款软件2016年9月份仍有更新,所收获的56个评价中,最大多集中于一颗星,吐槽卡顿、闪退的居多。而记者先后查看了多地各自的地方版平台,发现问题大同小异。
缺乏互联网特质 地方平台发展缓慢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表示,政府力推并不能改变地方性平台的技术短板,互联网平台的维护成本比较高,政府进入这些领域应该特别慎重。
技术支持被吐槽,全国先后上线的20多个地方性平台都发展缓慢。但大多地方租车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接入运营的车辆都是正规出租车。随着网约车地方细则的接连落地,大批网约车倒在了门槛之下,对于传统正规出租车来说,不可不说是好消息。这也使得部分地方平台也寄希望于赌明天。但傅蔚冈表示,这些分割化的平台,并不具有互联网的特质,难有发展。
就连传统出租车公司“触网”的翘楚首汽约车,其CEO魏东也赞同本土化的约车平台延伸空间较小,因此这家多年来在北京经营的公司,也已在全国22个城市建立自己的团队,力图实现全国用户流通。
央广点评:平台发展不能只靠“天上掉馅饼”
要复制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模式并不难,难的是复制“互联网基因”。由地方出租车电召平台发展而来的地方版“滴滴”,立足于区域分割市场,从一开始就欠缺共享经济、规模效益等互联网特质。再加上软件体验不佳、维护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了下载量少、使用人群不足的尴尬。如果寄希望于已经养成消费习惯的乘客,自动转向本地叫车软件,必然会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平台的发展,不能只靠政策利好的“天上掉馅饼”,而是需要完善自身,突破瓶颈,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乘客用脚投出来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