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涨价传言搅得公众不得安生。其一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酝酿调整票价,其二是北京上调地铁价格也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之中。
一说市场定价,人们就以为价格会降下来,这是一种误区。能上能下,能涨能跌,才是市场定价。选择市场肯定是有阵痛的,没有阵痛,改革也就不用如此胶着了。
市场定价,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既不应该听从于政府意志,亦不应该听从于民粹情绪。在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价格低有低的理由,自由竞争的价格总是会低于垄断价格,比如电信价格;价格高有高的理由,如果价格不反映应该包含的成本,比如环境成本,就会导致资源被滥用。
春运即将开始,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对这个老大难问题讨论一番。以“吴市场”著称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向来主张春运火车票涨价,而屡遭板砖。吴敬琏所依据的理论其实没什么错误,铁路这种产品的短期供给难以大幅增加,而需求旺盛,导致运力在超负荷中筋疲力尽。在这种情况下供不应求,价格应该上涨。为什么航空运输就没有春运的问题呢?因为机票价格在春运期间自动高企,将一大部分需求挡在了机舱外。
飞机可以,为什么火车不行。大概是因为民生二字。火车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运输,承担着大量中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通过火车票提价而把一部分需求挤出去,让想回家的人留在原地,这个就是要生乱子的。吴敬琏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拍砖的人不懂经济学,拍砖的人同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吴敬琏不懂中国。
春运是特殊的,一年一次的中国特殊社会现象,而不仅仅只是经济现象,因此不能按图索骥。
市场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原教旨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是市场失灵,同样也是政府失灵。但与此同时,市场也不能凡事都要向“民生”妥协,因为有些“民生”是不能以违背市场规律的方式来支撑的,长期下去就不叫民生了,而是民粹了。
很多事情,并不是看重民生的人想象的那个样子。比如蔬菜价格,高了当然不好,城市低收入居民会生活困难,但价格不高,供应就捕捉不到这个信号,供应就不会积极增加,菜价高的问题就不会得到纾解。压制的越是厉害,供应短缺的口子就越是大。政府解决的了一时的价格,解决不了长期的价格态势,市场的问题终归需要在市场里解决。政府要做的不是问责市长,不准涨价,而是探索如何解决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
北京的地铁票价也是民生问题,但长期低票价已被证明难以为继,若不改弦更张,而是继续咬牙硬撑,就不是为了解决民生,而是被民粹所绑架。如果北京的财力无限,当然一直2元也没问题,但显然不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公用事业定价,也需要依照市场规律办事,可以以略高于成本价运营,而不是远低于成本价。毕竟,地铁票价不是春运票价,前者是常态问题,后者只是非常时期。(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