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热点透视

76中央部门公车39604辆 69个部门养老支出达162亿
发布时间:2013-07-19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收藏
图/新华社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

图/新华社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

昨天,中国气象局领衔拉开了新一轮中央部门年度决算信息公开大幕。国家税务总局以1028亿元的决算规模,以及超过20亿元的三公支出规模,雄踞两榜的榜首。截至当天21时,已有80多个中央部门公开了年度决算。

记者统计发现,76个部门共有公务用车39604辆。69个部门的养老支出则高达162.01亿元。

记者同时了解到,今年中央部门在收到决算批复后第一时间,即7月18日就集中向社会公开决算信息,比去年提前了1天。

养老支出

69部门养老支出162亿元

养老支出是一项绝不能忽视的庞大预算,当日记者统计发现,海关总署等69个部门的此项支出高达162.01亿元。

>>发布

人社部离退休费近4000万元

人社部这次公布的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支出3,392.95万元。主要用于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的离退休经费支出。2012年决算比年初预算增加201.31万元,增长6.31%。主要是执行中追加离退休人员经费预算,相应增加支出。事业单位离退休(项)支出432.64万元,主要用于部属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经费支出。2012年决算比年初预算增加63.33万元,增长17.15%。

>>解读

退休费成纳税人庞大负担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保费用因数额巨大,标准远高于企业人员,又是由纳税人税款负担,而受到一定质疑。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表示,加快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高达约15亿元,其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向职工发放的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等支出。

刘剑文提出,对于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将众多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抛给社会,由养老保险为其发放养老金。因此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加快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记者也了解到,16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公开场合提出,在不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水平,缩小待遇差距同时,要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加紧研究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据称,人社部等部门近期正委托中国社科院等四机构的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分别牵头进行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该养老体系改革方案最快将在8月底形成,并有望于年内出台。

64部门养老服务机构支出超2.5亿元

养老服务机构支出虽然相对其他支出普遍不是太高,但也积少成多,农业部等64个部门的支出总额,也超过了2.5亿元。在各部门中,养老服务机构支出通常只有几十万至一两百万,高达几百万的较为少见,国家发改委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支出,达1181.44万元。值得对比的是,机构极其庞大,退休人员也众多的国家税务总局,其此项费用也只有106万元。

>>解读

精简机构降低费用支出

针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总额支出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教授刘玉章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国内社会办福利,以及社会化养老体系都不够健全,受此影响,一些有钱有权的部门才会自己大动干戈,专门搞起自己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虽然此事有其一定合理性,但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确实有碍公平原则。

刘玉章建议,统一撤销各部门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很难做到,或许可以考虑让国管局等部门统一接收相关机构,精简合并,在发挥其最大效力的同时,降低财政拨款额度。同时,国家财政也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更好地扶持国内社会办福利,以及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设。一旦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成功,就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养老管理。

购房补贴

83部门斥资近82.5亿元

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一项福利,购房补贴支出也颇为庞大,国家体育总局等83个部门的支出额,接近82.5亿元。

>>发布

气象局购房补贴是预算101.96%

气象局公布信息显示,其购房补贴(项)年初预算为1.45亿元,支出决算为1.47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01.96%。据其解释,支出决算数大于支出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购房补贴支出未申请年初财政拨款预算,而是通过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解决的。

>>解读

房补存在不公应降低标准

几乎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独有的购房补贴,成为了公务员们的特权型福利。对于这一略显不公的事实,刘剑文提出,应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住房补贴标准。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向职工发放的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等支出。

购房补贴是根据国家规定,从1998年下半年停止实物分房后,房价收入比超过4倍以上地区对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发放的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资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从2000年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从1999年陆续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企业根据本单位情况自行确定。在京中央单位以正处级为例,每月为1200元。

刘玉章认为,这一政策出台时各地房价还不太高,因此问题并不凸显。但事实上,除国企外,民企大部分都无力或不愿支出这部分费用,购房补贴因此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特权型福利。加之目前各地房价一路飙高,在同一个城市内,面对同样高昂的房价,公务员有补贴而其他人却没有,实在有失公允。他建议,于理来讲确实应该取消购房补贴制度。

刘剑文认为,这些合法但却不尽合理问题的出现,说明需要对相关制度作出一定幅度的调整。公务员薪酬体系相对固定,而且确实低于一些企业的收入,这也导致了一些过度福利问题的出现。他认为,骤然取消购房补贴并不现实,但有关部门应考虑降低其标准。而从根本看,应该改革公务员薪酬体系,使其收入更加阳光,而非暗补丛生。

国税系统减支超7000万

数据显示,去年大多数中央部委主动压缩“三公经费”。体量大的国家税务总局,较之安排的“三公”预算数213289.77万元,国税系统实际只花了205836.7万元,比预算节省了7453.07万元的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181.20万元,花了预算的76.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3.9亿元,花了预算的96.19%;公务接待费支出6.5亿元,花了预算的97.65%。

农业部“三公经费”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6280.15万元,压缩比例超过26%;中国社科院决算支出1606.31万元,比预算压缩444.74万元,压缩比例也超过20%。还有中国残联,“三公经费”决算比预算压缩约13.7%,力度也较大。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从去年中央“八项规定”,到今年本届政府提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已成大势所趋。打造廉洁简朴政府,从政府“过紧日子”开始。

不过,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认为,压缩支出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政府花出去的钱是否花到实处,是否有绩效。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建议,中央部门决算应公布对政府预算绩效的说明,要把政府支出花得是否有效果列入决算报告,让百姓看到这些支出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效果。

国家发改委增支14.33%

虽然大多数部委去年压缩了“三公经费”支出,但仍有个别部委支出增加。

国家发改委去年安排“三公经费”预算4327.74万元,但最终决算花了4948.00万元,增长14.33%。其中大头花在因公出国(境)方面,支出3699.42万元,增长23.11%。该部委解释说,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临时交办的任务。

还有保监会,去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2800.03万元,与年初预算2774.4万元相比,增加25.63万元。该部门解释说,主要是去年更新16辆公务车,车辆购置费比预算多花了50.84万元。不过,该部门也同时压缩了公车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白景明说,“三公经费”是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支出,是政府行政开支的一部分,合理原因的增加支出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向公众说明原因,并坚决制止无缘由地超规格超范围滥用财政资金。

公车开支

气象局“平添”千车无说明

记者当日统计发现,国家税务总局等76个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相关中央部门共有公务用车39604辆。

公车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糊涂账。从国家气象局2011年气象局的决算可见,其3277个预算单位的公务用车保有量是3380辆。中国气象局2012年度部门决算显示,在对达到报废条件的公务用车22辆予以报废处置并相应更新后,其3277个预算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却已达4614辆。

对于凭空添出的1000多辆车因何出现,是统计口径有变,还是其他原因,气象局并未在决算报告中作出说明。

不仅如此,财政部这次的数据显示,在只报废更新4辆公务车后,其公车保有量为412辆。而其2011年的决算则显示,其公车保有量仅为368辆。

对于公车问题,原全国人大代表、三公问题专家叶青表示,“三公”经费的管理都有完善的制度,就是难以执行到位,比如说不许公车私用,但很多官员不认为公车私用是一种浪费,是一种违规,而看成是一种待遇、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尽管在短期内增加监督成本,“三公”经费可以得到控制,但是长此以往,管理成本不堪重负。比如公车安装GPS、北斗,对于全国数量庞大的公车来说,安装费、使用费都不是小数字。

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革,降低管理成本,便于操作。以公车为例,最大限度地取消公车,实行公车服务社会

化、市场化,平时按一定级别每月发给交通补助,要真正改变“一定级别的官员上下班要坐公车的习惯”。集体用车时则租车,出差可以租车,有高铁、动车的地方,尽量坐高铁、动车。这才是节约公车之道。

逐步减少和取消一部分公车,对一些领导来说,当然很不方便,但是节约下来的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银”,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我们要让我们的官员理解这一点。

因公出国

公务出国花费欠详细说明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公务出国已成为中央各部门开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因公出国(境)的经费开销,是不是花在了该花的地儿,百姓希望在公开的三公经费中找到答案。

根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单位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

商务部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多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公务接待

公务接待费统计口径不明确

2012年中央单位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绝大部分部门公务接待费究竟花在哪儿很少清楚说明。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寥寥数语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的中央部门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司法部2012年公务接待费112.84万元,却不包括多达115万元的外事接待费,而大多数部门公务接待费中均含外事接待费。

关注行政运行成本

行政经费1028亿元

财政部透露,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028.52亿元。海关系统的数据证实,其2012年度行政经费支出汇总海关系统2012年度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用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06.73亿元。

行政费业务费区分缺失标准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以目前预决算信息公布内容,尚无法明确梳理出相关部门各项目支出中行政运行经费和业务费用的具体数额。不仅如此,因标准缺失,目前一些行政运行经费和业务费用还处于难以准确定性的阶段。

审计署审计中央各部门的会议费发现了不少违规问题。刘剑文提出,以会议费为例,将其划为行政运行经费还是业务费用,就缺乏标准的统一。例如业务研讨费是否就属于业务费用,而务虚会或行政管理方面的会议是否就属于行政运行经费。这些,目前国家都缺乏相关标准。预决算数据现在不够细化,现在公布出的节能环保、外交等一些数据如何划分,以及在专项业务经费中是否也包含一定行政运行经费,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口径和表述。刘剑文分析,做业务重于养机构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压缩不必要的行政运行经费,也是有关部门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此举无疑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因此细化标准,正是当务之急。

预计地方政府将降费5%

近日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2013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叶青称,重点是在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这要有责任制,一把手要负落实“5%”的全责。根据决算报告,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028.52亿元。今年按5%的比例压减,压减规模约为51.4亿元。

但叶青认为,今年的节约额应该高于这个数字。理由是这里说的“一般性支出”是行政事业会计术语,主要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经费支出:各级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的活动费用,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活动费用。实际上与我们常说的“行政经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希望除了国务院之外,其他权力机关也能够进入这个“降费5%”的范畴。中央机关做出了表率,预计地方各级政府也会做出5%的承诺。

决算特点与不足

公布信息历年来最详尽

刘剑文认为,这次中央部门公布的决算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细化。

从近三次信息来看,这次公布的“2012年度部门决算”不仅有方便阅读的目录,而且目录还做到了逐级细化。去年同期公布的“2011年度部门决算”,则还没有目录等导读信息。此外,在文字解释和所用图表数量方面,这次公布的信息也确实是历年来最详尽的一次。

对此,刘剑文认为,每年各部委预决算信息的公布都越来越细化,是不争的事实,确实取得了一定有目共睹的进步。不过,对于这种尚未涉及根本问题,挤牙膏式的缓慢进步,确实已经到了该进一步提速的关键时期了。

标准体系未建立频现超标

纵观这次公布的决算信息,叶青认为当前预决算编制中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如业务招待类预算编制标准较低,导致最终决算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绩效的考核机制尚未建立。财政部门很难准确了解各部门全年所需的资金额度。另一方面各部门为了确保自己的资金使用,往往在年初编制预算时从自身利益出发过高预估某些项目。

对于亟待健全的方

面,叶青提出,要深化财政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预算、使用等全过程的透明、公开,而且会向看得懂的明细方向发展。首先要统一公布的规程,包括时间、内容、表格、文字、公布位置等。现在不仅各部门公布位置不同,而且文件格式也是五花八门。同时要统一指标,指标要合理。他还注意到,随着预决算公开的深入,信息量日渐庞大,为了帮助公众看懂,指标应该有所精简,但要强化文字解释,确保要让民众看得懂。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