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茅台又是公告又是停牌,又是投资者会议又是媒体见面会,又是官方报告又是数十亿增持,一整套组合拳打得似乎有章有法,至少比酒鬼酒做得利落;但是,塑化剂的疑云却至今迟迟不肯散去。而作为故事另一边的主角,最初的送检者“水晶皇”的身份,依旧云遮雾掩,鲜见一鳞半爪。
究竟这“水晶皇”是何方神圣?能不能从整个事件的舆情传导链条上看出些许端倪?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虽然“水晶皇”是主角,微博等大众化媒体是事件传播的主要路径,但在剧情发展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却影影绰绰地尽是各大媒体和资本市场加V人士,而“水晶皇”本人甚至没有微博账号。
最早说要把茅台送去检测的,是“水晶皇”11月28日深夜写在新浪博客上的一篇日志:《茅台,我要亲自检验你到底有没有“塑化剂”!》 。这篇日志当晚就被网友贴上了微博,但却直到第二天,才引起《证券市场周刊》的几个媒体人的注意。第二天晚上,《证券市场周刊》官方微博便以此为源,将内容重新编发,一些资本市场活跃加V人士如刘胜军此时加入转发行列。有人当时便判断此为做空:“做空的玩法越来越有意思了”。
但此后11月30日至12月2日,恰逢周末,没有更多的媒体和资本市场活跃加V人士对此事进行持续关注,关于此事的微博,只有零星几条,鲜有转发与评论。而“水晶皇”本人,这几日则在其个人博客连续发布几篇日志,报告检测进展,贴出所购茅台53度飞天酒的图片,并首次对其行为引起的讨论进行声明:这件事是个人的行为,与任何机构无关。
12月3日周一,白酒板块大跌,9只个股跌幅超过9%,5只跌停。而贵州茅台一度跌破200元关口,市值蒸发100多亿。网友此时便将股市白酒板块大跌跟“水晶皇”送检联系起来,尽管也有网友失笑不以为然。
而媒体在周末数日沉默之后,祭出了三篇报道:《茅台送检风波致白酒股跌6.6% 汾酒等5股跌停》(新浪财经)、《老艾:民间人士送检茅台 塑化剂风波会否继续发酵》(新浪财经)、《网友自掏腰包香港买茅台送检 将曝塑化剂是否超标真相》(凤凰财经)。此时仍以网络媒体为主,在各自门户上刊载。
12月4日,在前日白酒板块暴跌的市场恐慌之后,天然慢一拍的传统媒体涌入报道行列,当日文章数量达到579篇。其中有数篇文章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如《证券日报》的《茅台被送检塑化剂风波再升级 13家酒企市值蒸发433.69亿元》被转载160次,《北京晨报》的《茅台送检白酒股跌停一片 酿酒板暴跌6.61%创4年新低》被转载128次。——至此,“网友自费购买茅台送检塑化剂”,才正式成为“事件”。
此后,贵州茅台两度公告,贴出3个机构的监测报告,舆论却不买其账。12月6日,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两份“假报告”,这两份“报告”一说超标一说未超标,却在同一天撬动茅台上百亿的市值波动。12月9日晚,“水晶皇”公布检测报告,引爆了白酒行业塑化剂新一轮舆论高潮。尽管这个检测报告同样被多般质疑,第二天,茅台还是宣布了停牌。
事件至今仍在持续发酵。
从“水晶皇”的博客记录看,他似乎是个爱读书爱思考,渴望“财务自由”的个人投资者。但是从这前半段的舆论传播路径来看,这个让国酒茅台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的“小散”,身份仍然是个谜。媒体也似乎始终无法直接联系上“水晶皇”本人,报道中都冠之以“神秘网友”、“雪球网友”等名号,尽管语带狐疑,却对其真实身份未做更多深入的挖掘。直到12月13日,才有《华夏时报》一篇报道写道,“水晶皇”将记者误认为是个前来“求经”的投资者,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我背后有个团队,合作模式是先盈利后付费,盈利后五五分成,长期合作还可再降低。但这篇报道本身的可靠性,仍有人心存疑虑。
究竟是小散成功逆袭,还是机构操盘阴谋?从扬言送检到掀起滔天恶浪,无论“水晶皇”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事件本质是不是个做空“阴谋”,“水晶皇”在舆论中,始终都以“个人投资者”的姿态出现。正是这一身份设定,让整个事件多少带上了一些悲情色彩——草根小散对阵泱泱国企,再加上茅台一直以来在大众情感中的微妙地位,带来的就是一种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这也迎合了绝大多数网络屌丝的心理,从而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对于“水晶皇”的争议,还牵出了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个深沉的问题: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一个?也许,人们更愿意相信,“水晶皇”就是个苦逼而执拗的小散。由是,人们对于某个机构紧随其后一举把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等等统统检测了个遍,就不感意外了。
本网编辑: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