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问责“龙王”
极端天气是对执政能力、发展观念的考验
7月18日,一辆行驶在南京龙蹯路上的公交车掀起的“巨浪”,令一位涉水前行的行人惊慌失措。当日午后,南京城遭遇短时大暴雨,主城区多个地方两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部分城区出现内涝,给人们出行造成困难,晚高峰时段,市区多处路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 新华社发
最近,南京市住建委一名官员回应暴雨淹城质疑时表示:排涝防汛设施不能以极端天气中的表现来检验,南京的排水管道设计符合国家规范。
考生的实际水平如何,不能以高难度的考题来考量,只能以一份中规中矩的平常试卷来判定。这恐怕很难说得通。
遭遇灾害,发生事故,不反思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是归咎于发生概率极小的“极端天气”,这并非个例。入汛以来,从南到北,城市内涝频繁,武汉、长沙、北京、扬州、成都、合肥等地轮番上演暴雨淹城的景象,造成交通瘫痪和人员伤亡,“到××市看海”成为今年网络流行语。谈及原因,“暴雨罕见”、“天气极端”之说时有所闻,大致可以总结为“不怪市长,怪龙王!”
这些事件中,有些所谓的极端天气实际上并不极端;夸大天灾,不过是为了推卸责任。当然,有的气象灾害确实可算极端,达到了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程度,以往并不多见,例如,很多地方近年来出现“要么不下雨、一下就是倾盆大雨”的现象,甚至以往几个月的降水量,集中在短短数天里倾泻而下,造成灾害。
即便遭遇的真是极端天气,就可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吗?
实际上,科学家早已发出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老天爷时常会“不按常理出牌”,极端天气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暴雨、冰雪、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已经多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但一些地方和部门或许以为极端天气出现概率很小,心存侥幸,重视不够,准备不足,在极端天气真的袭来时,手忙脚乱,应对无方,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不少遭遇内涝的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仅“一年一遇”,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建设加快,人口密度增加,有很多重要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气候条件,过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标准、脆弱性日益凸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的分布格局和强度发生重大改变,对原有的较低的防御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修订防御标准,在城市规划、项目建设中充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极端天气不能作为应对不当的主要理由。武汉市的做法值得肯定。武汉6月份连遭特大暴雨,中心城区渍水严重,影响民众出行,因缺乏有效应对措施,水务部门被问责,武汉市水务局局长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另有3位领导被撤职或降职。
近一段时间,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暴雨、龙卷风、干旱等罕见天气的侵扰。天气变幻莫测,常走极端,我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不能松懈,防御标准和措施也要因时而变。
极端天气是对工作态度、执政能力、发展观念的一种考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极端情况考虑得更充分些,把防御标准提得更高些,把防灾预案准备得更周全些,有备无患,才能在“大考”不期而至时,赢得高分,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