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资讯

高铁跑出"中国速度" 离不开这里的交通产业"火车头"
发布时间:2019-08-14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王建高 通讯员 王作岩
分享到: 收藏

  胶州湾畔,黄海之滨,近期喜讯接连不断。我国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这里正式下线,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结出的丰硕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青岛港大港港区1号码头,青岛大港海关关员快速验放了9列共90辆出口动车组,这批动车组列车为新型内燃动车组(S14),通关验放后海运至斯里兰卡。截至目前,从这里已累计出口斯里兰卡4批次共52列合计390辆内燃动车组。

  作为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城阳区正在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的“新名片”和引领世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阳区委书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王波表示,城阳区把轨道交通列为重点发展的“1333”产业之首,举全区之力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建设,集聚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大主机厂,相关配套企业200余家。去年区域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完成产值850亿元。今年以来,示范区新签约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30亿元以上;拟开工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在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高地。

  以示范区建设带动区域创新发展

  盛夏的青岛,骄阳似火。作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支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每隔四天,就有三列CR400AF高速动车组下线,开往海内外四面八方。今年上半年,地铁创新产业园、轨道交通高端配套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三大园区”建设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标志着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示范效应日益彰显。

  “示范区建设带动了区域发展,我们梳理并聚焦轨道交通领域全国139家优质配套企业,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已走访企业90余家、科研院所10余家。”示范区管委经发局局长刘新岐告诉记者,围绕横向拓宽产业宽度,示范区与中铁电气化局、中铁磁浮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神州高铁、浙江众合和青岛地铁开展合作;围绕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与深圳恒之源电气、丹阳铁龙轨道装备等30余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示范区注重轨道交通产业高新技术化,谋划高速磁浮研发与制造产业集群,与软件类高新企业北京国信会视签订协议等,可带来20亿元产值。”刘新岐介绍,引进一期规模2亿元的中兴通轨道交通新材料产业基金、保利防务产业投资基金、赛伯乐基金也都即将落户。

  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和产业载体建设。示范区将加快推进中兴通等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13个产业项目,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推进总投资350亿元的三大产业园区建设,轨道交通高端配套产业园的中科应化项目现已交付;地铁产业园一期已开工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创新中心成为产业升级发动机

  截至目前,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已与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德国胡芬巴赫院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董平沙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等专家开展合作,并引进了德国蒂森克虏伯磁技术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院、中国航发北京

  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6家。

  作为全国首个高铁列车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发动机。这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国资委于2017年批准成立的创新中心,总投资600亿元,计划于2030年全面建设完成。其中正在加快建设的一期项目投资300亿元,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着眼于高速列车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结构、新工艺的应用和基础前沿研究,为高速列车发展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眼下,创新中心首批引进的五个项目中,总投资22亿元的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试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和高速磁浮试制中心三个项目主体已经完工,将于10月份交付使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总投资52亿元的创新港、材料技术研究院、高铁名人苑等项目正在陆续开工。

  点燃创新中心引擎,提升区域发展环境。总投资约32亿元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1919项目已完成,主要包括科技馆改造升级、道路新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其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占地50亩的科技馆作为示范区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对外展示窗口,成为轨道交通研发制造成果展示、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集中展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和创新中心规划建设成果、中国中车科技布局、全国铁路网布局、高速列车管理系统等内容。

  令人自豪的是,创新中心取得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填补了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对于完善我国立体高速客运交通网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高速磁浮课题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5辆编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的研制目前也在顺利推进中。按照项目计划,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将在2020年下线;2021年在调试线上开展系统综合试验,完成集成验证,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创新中心全面带动城阳轨道列车产业升级,并同时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配套本地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以国家高速列车青岛创新中心为引领,青岛市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本地配套率将达到64%。

  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

  如何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怎样打造高速列车技术创新高地?近日,城阳区举行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作战方案答辩会。围绕“横向拓宽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聚焦理清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通过思想碰撞、头脑风暴,彻底理清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高地的发展路径。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副主任刘青梅告诉记者,为了做强产业示范区,城阳区全面发起抢占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地攻势。《城阳区抢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作战方案(2019—2022年)》提出,把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打造成青岛市区域发展高端名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地、全国高速列车装备制造高地、全球轨道交通创新研发高地。到2022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速11%,本地配套率提高到60%以上。

  城阳区通过打赢壮大产业集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提升等五场硬仗,抢占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地。刘青梅说:“城阳区充分利用好了示范区内的中车四方公司平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和示范区资源平台等三大平台,秉持开放的平台思维和集聚的网络思维,实现了要素整合创新。围绕中车平台,充分发挥中车集团的资源调配平台作用和配套服务网络,争取中车系企业本地布局、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围绕创新中心平台,加快创新孵化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建立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集聚与共享;建设示范区资源平台,整合优质项目、工程等资源统一平台,通过信息公开和阳光操作,公平公正选择合作各方,实现政府各类资源的配置科学化和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子怡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