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制造一改过去价廉质低的形象,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各品牌在海外市场齐发力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制造”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其中,国产手机的表现更是抢眼,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还在国外市场屡创佳绩。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大企业中,6家中国品牌成功入围。
在印尼,OPPO、vivo和小米三个国产手机品牌跻身2017年第三季度当地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的前五位。在印度,小米手机凭借920万台手机出货量以及在印度市场23.5%的占有率,成功晋升为2017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第一名。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造船、家电等领域屡创佳绩。作为世界造船大国,中国的船舶订单量、建造量和未交付订单占有率三大指标位列世界第一,世界上已有船只类型95%以上中国人都能造。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征途风生水起,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海尔收购三洋白电、斐雪派克、通用家电,美的收购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全球机器人四大家之一的库卡集团……从传统代工厂,到自主做品牌,再到加快海外布局,其角色正悄然发生变化。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制造向世界亮出一张张创新名片:高铁、核电等装备跨洋过海,国产大飞机蓄势待飞,华为、小米等品牌引领消费潮流……
“中国智造”以创新为底色
紧握创新钥匙、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实践,“中国制造”迎来了发展的新天地,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让“中国智造”的呼声愈发高涨。
2017年4月3日,一辆由中国中车制造的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吸引大批民众驻足。这是“中车制造”首次与其未来乘客见面。凭借过硬的品质和技术,中车就先后在波士顿、洛杉矶获得184辆地铁列车订单。
以轨道交通为代表,新时期的“中国制造”正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逐步向更注重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智造”转变。
工信部资料显示,中国在轨道交通、透明显示技术、锂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依靠科技驱动,我国制造业正努力抢抓机遇,探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带来巨大的变化。”
制造强国未来可期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中国政府就建设制造强国这一目标,相继推出了众多政策措施,为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提出实现制造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来,工信部先后确定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
201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根据科技部的统计,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2017年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中国制造这艘航船,正在创新的有力引领下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