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00多年前,酿酒和粳稻栽培技术就出现在这里,如今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河南漯河市又在探讨食品行业如何转型,未来向哪儿发展。
作为一座拥有7000多家食品企业的小城,2016年,漯河市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0%。食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倾注的热情,为漯河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久不褪色的春意。
开放对接市场
在中国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来自漯河双汇集团;在香港,漯河生产的肉制品占全港总需求量的25%以上;在北京,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占近20%……漯河年销售肉制品、休闲食品量全国第一,年加工转化粮食、饮料河南省第一。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河南省食品产业的六分之一,是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其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重大节会的带动。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国内外近千家企业参展,开幕当天,漯河市就达成投资项目63个。
在双汇集团的生产车间内,一头猪能被分解成260多个产品,2000多辆冷藏物流专用车辆可将产品及时配送到各个销售网点。双汇在全国设30多家分厂,除新疆、西藏外,产品均可朝发夕至。
但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600多个肉制品品种并不能让双汇满足。如今,这个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正努力打造世界肉类加工行业的航母——目前,万洲国际业务辐射到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竞争激烈,我们利用中国双汇和美国Smithfield两大品牌战略,在市场上形成互补,扩展发展空间。”双汇集团美式西式品牌经理杨青山表示,双汇利用美国生产设备和原料,生产Smithfield品牌的美式培根、火腿、香肠高端产品,颇受市场欢迎。
开放的企业,铸就了一种开放的漯河精神。以食博会为契机,漯河市对外开放的平台日臻完善。2016年1月,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正式开通运营,成为中部内陆地区唯一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同年11月,漯河智能物联港公告保税仓正式揭牌,漯河“一关两区三仓四岸”建设加速推进。
优化产业链
“企业不创新,仍旧是落后的工艺和管理机制,仍然是老产品,那就是死路一条!”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治国说。
20年前,联泰公司刚成立时,靠一台膨化炉“打天下”,产品只有一种普通的膨化食品,年产值仅几十万元。经过十几年的苦苦探索,联泰公司发现,烘焙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病:工艺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自2016年开始,联泰公司改造生产线,新上涂层蛋糕、虾肉片、酸奶果冻等几条生产线,多措并举,仅涂层蛋糕一类,每年就能增加产值7500万元。孙治国说,现在公司每年都要推出3到5个新产品,产品涵盖膨化、烘焙、果冻、糖果等四大系列28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到8亿元。去年在“小公举”系列白巧克力蛋糕的新品发布会举行后的2个小时内,经销商就付款预订了价值4000万元的商品。
产业资源的不断丰富,使漯河的粮食加工产业链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食博会上,雪健食品集团现场生产的彩色小馒头前,参展市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用特级粉、专用粉取代原来的普通面粉,不仅附加值大幅提高,而且市场认可度极高。雪健集团生产的十几种小包装专用粉,畅销全国。
“全市粮食加工企业科技含量、工艺水平、设备档次不断提升,粮食加工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安全营养,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粮食加工体系初步形成。”漯河市粮食局局长彭建平说。如今,漯河市粮食产业由单一收储向基地、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方向转变。
寻找“蓝海”
“绿色天然的低聚木糖是我们的招牌!”在河南源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良凯手中端着一杯黏稠的糖浆,它微微发黄,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
农业产业占比高,决定了漯河的食品企业可利用农业资源大有作为。2015年,源隆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深度加工工艺,将玉米秸秆、玉米芯、棉籽壳和花生壳等转化为功能性低聚木糖,年产1000吨的低聚木糖,能消耗1万吨左右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这家5年前还只生产肠衣膜的小企业,如今成为资产上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功臣”就是低聚木糖。
漯河市7000多家食品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错综复杂,而源隆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这一环节,无疑找到了一片前景可观的蓝海。目前,蒙牛、君乐宝、双汇等诸多企业都是低聚木糖的使用者,源隆公司年产1000吨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公司将建成年产1万吨低聚木糖生产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漯河市食品企业以市场为核心,不断开放、创新、探索,书写了属于食品名城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