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迎来新东家。12月27日,有消息称,中赫集团将以35.5亿元购入国安64%的股份,俱乐部将改为“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不过,该笔交易还需经过北京市足协和体育局以及中国足协审核批复。从一直表态“不差钱”的中信集团到地产商中赫集团,资本是北京国安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找到资本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
北京国安换东家
经历了蚂蚁金服与IDG资本增资扩股未果风波后,国安新东家终于落听。12月27日有消息称,中信集团和中赫集团已就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增资扩股事宜,正式向北京市足协提交增资扩股初审申请,但申请材料还需要经过北京市足协和体育局以及中国足协审核批复。
另有消息显示,中赫集团将以35.5亿元的价格购入国安64%的股份,中信只保留“股东”的身份,俱乐部将改名为“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新俱乐部董事长将是中赫集团董事长周金辉。董事会将按照“四三原则”进行分配,即中赫集团占据其中的四席、中信集团占据三席。中信集团派人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则将由中赫集团具体指派。此外,球队队徽将不会做大的改动,新俱乐部的主色也将维系原来的“绿色”,不做更改。
针对此事,中赫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上述消息基本属实。根据中国足协针对股权认购审批的常规流程,最晚于2017年1月10日,北京国安的股权认购结果将最终公示。2017年1月26日,俱乐部转让公示结束。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国安方面暂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地产足球”到来
和大多数中超联赛的足球俱乐部一样,北京国安新的“金主”同样为房地产商。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中赫集团于2005年在北京创立,是高端地产的开发商和持有运营商。目前已投资开发包括北京市朝阳区“北纬40°”、海淀区“钓鱼台七号院”、海淀区“万柳书院”等住宅项目,以及朝阳区望京“诚盈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同时,该公司在金融、文化等领域也进行了布局。
中赫集团并非中超联赛金主中惟一的房地产企业。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中超联赛目前16支球队中,有超过半数的投资冠名俱乐部的企业从事房地产业务,且在非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拓展了房地产业务,有媒体直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房地产足球超级联赛。
除房地产企业外,零售、保险、互联网企业等也借体育产业投资热潮,加码中国足球市场,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苏宁等,值得关注的是,此前有消息显示,蚂蚁金服和IDG资本也曾无限接近入驻北京国安,但最终未果。
资本并非万能
在资本的助推下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体育产业发展来说,没钱不行,但有钱也并非万能。一方面中超联赛一直是资本关注的核心之一,品牌效应无可置疑;另一方面,投资者们又不得不面对营收渠道少、持续亏损的现状。
据《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刚刚结束的2016赛季,中超比赛场均上座率接近2.2万人,排名世界第六;中超总收益达15亿元,其中版权收入10亿元,较上赛季提高了12倍。
不过,表面的风光却掩盖不了绝大多数俱乐部亏损的尴尬。《报告》显示,2016年中超俱乐部总体收入为87.33亿元,总体支出92.38亿元,亏损5.05亿元。在支出庞大的同时,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也不甚理想。欧洲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转播、商业赞助、门票销售和比赛日收入,其中比赛日收入包括特许商品销售。中超俱乐部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商业赞助,电视转播、门票销售和特许商品销售收入过少。国安俱乐部2016赛季门票销售额最高,仅为5500万元。
专注高端地产项目的中赫集团或许并不差钱,但针对体育产业尤其是足球俱乐部运营能力如何尚不得知。据上述中赫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中赫集团曾投资入股体育营销公司盛开体育“尝鲜”体育产业,“盛开体育主要业务包括国际级别体育赛事的贵宾接待、赛事运营、品牌代理及媒体权利等”。然而,面对足球俱乐这一庞大且复杂的运营机制,中赫集团能否成功“救火”北京国安还有待时间检验。
北京商报记者 孙麒翔 董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