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位于通州怡乐北街的顺丰嘿客体验店,其编号为“No.00255”。新京报记者 李冬 摄
6月20日,消费者在顺丰嘿客体验店内查询商品。新京报记者 李冬 摄
布局社区 顺丰“嘿客”是否有戏
顺丰速运全国开518家网购门店,1年内将开4000家,与京东、阿里、苏宁形成正面冲突
“快递也开始卖货啦?”家住北京通州的林先生近日发现,小区底商开了一家名为“嘿客”的门店,进去后发现,这家店里没有食品、饮料、衣服等商品,只有各种商品的纸板广告。店员介绍称,顾客可以预购店内展示商品,通过电子触摸屏平板电脑下单,快递就会送货上门。此外该店可以帮客户代缴水电费、购买飞机票火车票,寄取快递等等。经过询问,林先生得知,这家“嘿客”属于顺丰速运旗下。
对于顺丰“嘿客”,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称谓来定义这一类门店,暂且称之为“网购虚拟体验店”。“嘿客”目前只能实现在实体店网购的功能,并辅以纸板广告用以宣传,各地区合作商户的数目较少,离预想的模型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顺丰外,这种布局社区的实体店模式已经被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大佬纷纷看中。做快递出身的顺丰,能否借助“嘿客”门店杀出一条血路占领O2O市场,还需时间来检验。
“嘿客”模式还在探索
近两年,电商圈里最火的概念当属O2O(线上到线下交易)。原本是快递巨头的顺丰速运,因其与电商密不可分的关系,选择了以社区实体店+网购预售+快速配送的形式布局O2O。
5月18日,全国518家顺丰旗下的“嘿客”面世,到目前已试运营一个多月。北京地区的“嘿客”业务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的消费者近期对“嘿客”这一新生事物很感兴趣。
顺丰方面称,网上售卖的商品,很多都需要用户进行实际体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家电、3C、生鲜、服装衣帽等高体验度品类。针对电商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触觉、味觉和嗅觉,“嘿客”门店提供预售、试穿等服务。商品在店内不设库存,在消费者选择购买后,通过既有的快速物流进行配送。
北京地区负责人表示,“嘿客”对合作的商家进行严格过滤,为消费者选择产品质量好的知名品牌。同时,“嘿客”将为自己销售的产品提供售后保障,这是与很多竞争者有区别的地方。
他举例称,假设某位顾客在“嘿客”选购了一款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到店里享受售后。“售后问题上,如果是一般的网购,面对商家或者厂家,消费者的话语权往往处于相对的弱势,但嘿客可以为此提供保障。”
据了解,目前已经出现在消费者身边的“嘿客”并不是最终版。顺丰方面对记者表示,除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嘿客”还将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完善“嘿客”的社区网购便民生活平台。
试运营的“嘿客”会掀起新的O2O浪潮,亦或再次试错,还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但从建店速度上,能够看到顺丰的信心。据北京地区的负责人表示,北京地区年内规划筹建的“嘿客”达200多家。“前期不追求收入,完善功能和网络,用服务赢得用户是最重要的”。
另据顺丰公关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计划是在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内,不少于4000家“嘿客”开业。
有戏没戏存争议
1993年,顺丰速运诞生于广东顺德。截至2014年1月,顺丰已拥有近24万名员工,1万多台运输车辆,14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大陆、海外的7800多个营业网点,成为国内快递巨头之一。
从产业链上,快递和电商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不过近年来,由于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这样的电商巨头纷纷自建物流和渠道,顺丰这样的物流企业只有向上游扩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顺丰跨界做O2O是形势所逼。
“嘿客”开始试运营后,业内分歧明显。有人在体验后,宣判“嘿客”死刑,缓期一至两年执行。也有唱多者说,顺丰创始人王卫在下很大一盘棋,会让阿里巴巴的马云颤抖。
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即是一直以速递物流为核心业务的顺丰,在电商行业,是实实在在的新人。坚持自营战略的顺丰,除了高成本的挑战之外,如何才能吸引消费者入场,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课题。
据计算,因为开店的位置不同、地区不同,成本有差异,如果按照“嘿客”单店第一年的投入大概是50万元。一年内开业4000家门店,将是20亿元的投入。相当于顺丰去年全年营收的十四分之一。
成本之外,如何抓住消费者心理,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传统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并让消费者接受“零库存”、“实体店预售”等消费形式,对顺丰而言更具挑战。
据介绍,“嘿客”店内不存商品,将标配JIT预约服务,即顾客不用支付货款即可向商家预约,待商品到店后进行体验后再行购买,无论购买与否配送均由顺丰承担。
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对新京报记者直言,并不看好顺丰“嘿客”的模式。“以后都会无线化,顺丰在店里配备电子设备,成本高,价值又一般。”他说到,电商本身都是低成本,“‘嘿客’的利润要从哪里来,谁会为店里的纸片(广告)买单。在店里体验网购,订了货同样要等,与自己网购并无区别,还不如手机方便。”
不过,长期研究供应链的黄刚坚持看好这一模式。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几年前,做物流的顺丰选择了配送要求最高的生鲜食品切入电商(即“顺丰优选”),没有人看好,但现在已经运营成熟。黄刚认为,“嘿客”前期一定会亏损。但一旦顺丰将物流铺通,将人群进行大数据分析,再通过APP+微信+17万快递员的精准营销,就会呈现出更大更有价值的商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