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汽集团红旗品牌战略媒体发布会
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提出了“创享绿色未来”的参展主题,这是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大背景下,在“中国梦”、“汽车强国梦”最激荡人心的时刻,一汽对未来发展战略的一种诠释,是对其追求低碳、节能、环保发展的“蓝途”战略更具象化的演绎。
紧接着,一汽“红旗复兴”战略全面开花。4月25日,一汽推出的全新大红旗成为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礼宾用车;5月30日,一汽自主研发的“红旗H7”正式上市,剑指高端……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龄的一汽,正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情感,以全新的姿态向这不平凡的60年献礼。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这正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经过60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拥有中、重、轻、轿、微、客、军的多品牌、宽系列、全方位产品格局,以及多元化资本结构和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一汽的6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缩影,在改革发展、追逐汽车强国梦的道路上,一汽有着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
四次创业
积淀文化力量
60年来,一汽已累计向国家提供重、中、轻、轿、客、微各类汽车2300多万辆。这个数字凝聚着一汽人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不休奋争的足迹,也是其四次创业的体现。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破土动工,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汽人边建设边生产,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汽车城,生产出第一批新中国自己的汽车——“解放”牌汽车。这是一汽的第一次创业,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也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奇迹。
然而,在后续的20多年成长时期里,因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产品落后、企业老化。面对世界汽车工业新技术的挑战,面对“三十年一贯制”的老解放,一汽攻坚克难,实现了第二次创业,带来了我国汽车工业从老到新、从落后到现代化的转变,创造了垂直换型转产的汽车生产奇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一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汽在进行以发展轿车、发展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的同时,本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等方式建立起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实现了企业的市场结构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为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实现与国际接轨,快速步入轿车时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第三次创业中,一汽为扭转国家“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产品格局做出了积极贡献。第四次创业,则让一汽树立起做强做优自主事业、为实现我国的汽车强国梦贡献新力量的战略目标。
四次创业,锻造了一汽创新、抗争、自强、超越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一次创业中,孕育了一汽人的创业精神;在第二次创业中迸发出来的换型意识,培育了‘争第一、创新业’的企业精神;在第三次创业中,实现了企业经营理念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在第四次创业中,形成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这样概括四次创业过程中的文化传承。
“争第一,是一汽人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争第一,就是要‘争’字当头,永求第一。创新业,是一汽人自强不息的永恒追求。创新业,就是要弘扬创业精神,传承创业品格。担责任,是一汽人与生俱来的长子情怀。担责任,就是要担起自主发展的责任。”徐建一说,“一汽历经四次创业所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已深深植入企业体制、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生存哲学等体系之中,成为凝聚所有员工意志和行动的准则,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两相并重
做实自主创新
如果说文化创新与传承代表的是软实力,那么自主创新则是提升一汽核心竞争力的硬实力。一汽董事长徐建一表示:“自主事业是一汽最核心的事业,是一汽必思、必想、必干、必争、必拼、必胜的事业。所以,多年来一汽都强调突出自主,加快自主,做强自主,不断用自主创新的丰富实践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汽相继推出了红旗H7、奔腾B70、奔腾B50、奔腾X80、威志、新夏利、森雅V80及M80和S80、J5系列卡车、J6系列卡车、L501轻卡和L330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整车产品。混合动力客车和城市主战消防车等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一汽自主产品全面实现了升级换代。2010年,一汽自主品牌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站在参与国际竞争自主规模发展的新起点上。这样的成就与一汽始终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做法密不可分。
在追溯一汽的自主策略时,徐建一非常干练地概括了八个字:“始于模仿,立于创新。”回望60年,一汽所走的确实是学习模仿和自主发展两相并重的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一汽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战略方针。围绕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发展自主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一汽人靠学习对引进的前苏联车型、技术进行消化和掌握,三年时间成功生产出第一辆解放车。我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也是整车仿造美国通用的凯迪拉克而研制成功的。一汽人靠着自强自立、艰苦奋进的精神打造出“解放”、“红旗”两个品牌,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从1983年开始,一汽用3年时间,自筹4.4亿元资金,完成了国外专家断言要22亿元才能完成的解放汽车换型改造工程,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路子,使解放的产品技术一步跨越了30年。如今,“解放”成为一汽的“根”,“红旗”成为一汽的“魂”。这两大品牌在我国汽车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中屡建功勋,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骄傲。
一汽在第四次创业中,把增强自主创新体系能力作为企业自主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品结构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确立了六项“提高—打造”策略:提高创新创造能力,打造最优的研发团队;提高学习应用能力,打造最优的人才队伍;提高核心研发能力,打造最优的产品平台;提高制造技术能力,打造最优的工艺平台;提高工程运用能力,打造最优的技术标准;提高体系支撑能力,打造最优的研发体系。从这六项策略入手,向技术创新要实力,向管理创新要活力,向文化创新要动力,不断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全面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完整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从“始于模仿”向“体系支撑”的转变。
“十一五”期间,一汽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52.1亿元,形成了“产品策划、性能开发、工程设计、试制验证、试验认证”五大体系能力;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包含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零部件、新工艺、新材料等在内的研发和试验检测基地;建成并拥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汽车震动与噪声和安全控制”实验室被列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体系支撑,可以推动一汽整车商品力、总成竞争力、技术创新力的不断提高。”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说。
截止到2012年底,一汽拥有产品研发人员6110人;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8万人;拥有技术工人2.2万人,技术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0%,远高于行业12%的平均水平。目前,一汽正围绕“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可靠耐久、电子智能和工艺材料”五大技术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子等229项核心技术;拥有汽车专利技术2143项,在国内位居行业首位。
通过体系支撑,一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自主品牌产品格局和产业布局,拥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自主品牌产品。“红旗”轿车品牌及“解放”卡车品牌价值一直保持在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排头兵位置。在商用车产品开发方面,一汽具备商用车全系列自主开发能力,自主研发的商用车产品技术国内领先,J6重型系列商用车曾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乘用车产品开发方面,一汽具备中、高档轿车整车匹配和轿车车身的开发能力,具备完全自主开发经济型轿车的能力,基本形成了中级和中级以下乘用车自主开发能力。
“红旗复兴”规划是一汽强化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研制的红旗检阅车,获吉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红旗H7是一汽“红旗复兴”规划中首款面向市场的产品,填补了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高端市场上的空白。从2008年6月份该项目启动,到研发成果出炉,红旗H7研发团队历经15个月,一共攻克2000多个技术难关。2009年12月,红旗H7进入生产准备阶段。2012年7月15日,红旗H7成功下线。徐建一表示,“十二五”期间,一汽还将再投入105亿元,进一步提高红旗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系列。未来五年,红旗将再投放两款SUV、一款商务车和一款中型礼宾客车,不断满足用户对红旗高端车的需求。
一汽战略方针的另一个支点是“开放合作”。增强开放合作,可以加速自主创新发展的步伐。“没有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就失去了合作的底气和前提;没有开放合作就没有高水平的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目的是促进企业的自主发展。”徐建一指出。近年来,一汽通过与大众、丰田、马自达公司的合资合作,与通用公司的合资实施,不仅丰富了产品线,扩大了市场销量,更重要的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把世界汽车百年发展的厚重积累,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强大支撑。
“一汽追求自主发展的60年充分说明,坚持自主创新,必将为企业长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许宪平坚定地说。在自主发展目标上,徐建一提出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产品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三年两改观”近期目标;确定了实现以做强做大一汽自主事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中期奋斗目标;明确了“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长期奋斗目标。按照徐建一的说法,做好一汽自主事业,发挥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这是新时期国家对一汽的要求,也是一汽的使命和责任。
直面挑战
深化改革发展
一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她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曾指出,自主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创新是企业的进步之魂。四次创业实际上就是一汽自主、创新和进步的实践历程。外界看到的一汽多是其光鲜亮丽的成就,但与一汽共同走过60年历程的一汽人更能体会其间的不易,从企业体制到管理模式,再到市场结构、企业布局,每一次改革发展都是艰难的蜕变,但每一次都给人们欣喜和希望,直至蜕变之后的战略引领,更让业界看到了一汽辉煌的未来。
一汽的员工常常把自己的企业比作鹰,而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正像老鹰的蜕变,长出新的羽翼、新的爪和喙。剥离政府性职能、卸下“企业办社会”包袱是一汽改变传统工厂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首要一步。1994年,一汽成立实业开发总公司,将承担社会及生活服务功能的部门分离出来。2005年,一汽与吉林省政府签署“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协议,深化分离改革。2008年,长春市政府与一汽联合整合组建了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承接一汽剥离的社会职能。
不畏艰难,直面挑战,一汽同时开始了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汽车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1991年拉开这项改革与调整的帷幕,1999年进一步按照国际现代汽车企业生产方式进行新一轮改制、改组。积极推进子公司产权多元化进程,理顺母子公司资产关系、产品关系和管理关系。从1991年一汽—大众公司成立,到2003年1月18日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一汽形成了拥有上市公司、合资公司等机制灵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及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完成了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一汽集团全面开展辅业分离改制工作,完成45家企业主业重组、辅业改制,135家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大企业的改制工作。一汽从一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蜕变为市场经济主体。
与此同时,一汽的合作意识更强、开放程度更高,在产品结构方面实现了由单一卡车向“中、重、轻、轿、微、客”并举,生产轿车为主的转变,形成了全系列自主品牌阵容,年产能力实现了从3万辆到200万辆的跃升;在企业布局方面实现了由长春向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四大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市场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转变。
最让一汽人欣慰的是,改革成果可以让全体职工共享。“十一五”期间,一汽员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速达到21.6%。在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的同时,一汽推行和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了员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的“四道防线”。
在中国汽车工业迎来60周年的时候,一汽已经完成了关乎其未来命运的转变,就像一汽人眼中的老鹰蜕变一样,完全不亚于一场涅槃重生。2011年6月28日,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整体上市迈出坚实步伐。2013年4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独立董事正式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这意味着企业实现了向股份制体制的重大转变。
在第四次创业的新时期,徐建一认为一汽已经开始进入用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中国一汽品牌战略发布,这个战略被称之为一汽的最高战略。做实自主,打造中国最优、世界知名的中国一汽品牌,以“品质、技术、创新”为内涵的全新品牌战略,开启了中国一汽从“制造产品”向“经营品牌”的战略转移。2011年4月,在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发布中国一汽低碳节能技术战略,即“蓝途战略”,阐述了中国一汽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思路、布局与目标。“蓝途战略”是一汽向社会发布的追求汽车低碳、节能、环保发展的战略宣言,是一汽站在时代发展新征程上的庄严承诺。2012年4月,红旗品牌战略、“TQC全品质关爱”服务品牌战略相继发布,前者旨在强化企业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后者从企业最高战略的高度确立了服务品牌的地位和价值。2013年4月,“创享绿色未来”主题进一步诠释了“蓝途战略”,把安全作为一个重点引入到绿色发展战略中。“一系列战略的发布与实施,必将加速企业的自主进步,为推动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探索新的道路。”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说。
从改革阵痛到转变提升,从艰难蜕变到发展成果,从战略引领到开创未来的伟大梦想,一汽走过了不凡的60年。是一汽人特有的汽车情怀,激励着一汽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一汽为一个时代而生,为一种精神而生,为一种使命而生,为一种责任而生。这是今天回望一汽的60年时人们发出的感慨。徐建一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设定了一汽扮演的角色,他说:“引领汽车强国和工业强国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一汽的使命,这也是国家和人民的企盼,更是一汽人的追求。”面向未来,我们期待一汽书写出中国汽车工业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