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亚洲信用评级机构CEO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围绕促进亚洲各国信用信息合作与监管展开研讨。图为首届亚洲信用评级机构CEO峰会现场。 本报记者 韩乾 摄
□ 本报记者 刘梦雨
在亚洲区域一体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跨国信用服务的差异正成为跨国贸易和资金融通的障碍。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亚洲信用评级机构CEO峰会上,加强亚洲信用评级领域合作,推动评级结果互认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强化亚洲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已成共识
“信用等级互认和信用评级机构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是亚洲信用评级协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但目前的进展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各家评级机构之前主要服务于本土投资者,彼此之间在理念和评级标准体系上有着较大差别。”亚洲信用评级协会主席艾哈迈德·法希姆表示。
对于强化亚洲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认为,当前亚洲区域的一体化程度逐渐提升,“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区域深化合作的机会。
“但亚洲各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大部分只具备本土作业能力,同时各国对评级的监管体系、评级标准、信用等级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对跨国金融机构使用各国的信用评级服务,以及各国使用境外信用服务的需求者构成了障碍。”罗光说。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勇力同样认为,信用评级领域的亚洲合作有着现实需求,“目前国际评级市场被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穆迪)牢牢把控,其他评级机构尤其是亚洲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较弱。市场需要多元化评级声音,亚洲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主流信用评级机构,希望各国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借此机会在合作与交流方面不断加码,集体发声才能被市场更好听到,建立起自己的评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