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端访谈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刘兆彬:食品应注重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
发布时间:2022-08-20
文章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新京报 记者 王子扬
分享到: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称《食品安全法》)2009年颁布实施,2015年又进行了首次大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作为《食品安全法》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兆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社会共治框架已经形成,未来食品行业应当更加注重食品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应向品牌化、智慧化、营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刘兆彬:食品应注重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  国家品牌网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兆彬。 新京报资料图片

  《食品安全法》奠定食安框架

  新京报:你此前参与起草《食品安全法》,这些年有什么心得?

  刘兆彬:《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可以追溯至2004年,当时成立了食安法的起草小组和专家组,我作为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了这部法律的制定。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并于2015年做了较大的修订,从原先的104条追加到154条,对其中70%的条文进行了改动。

  《食品安全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奠定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框架结构,尤其是2015年的修订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次修订进一步理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与制度框架,尤其是进一步理顺了监管职能,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重大作用。

  另外,修订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特别强调了对新出现的网售食品、团餐、校园食品等情况的监管责任。如果消费者发现食品生产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停止交易。对生产、流通等企业层面,也做了更加完整的规范。修订还进一步加大了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规定违法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可处以15倍-30倍的罚款。

  总的来说,2015版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了法律法规的建设,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食品安全满意度有大提升

  新京报:你认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如何?

  刘兆彬:从《食品安全法》颁布至今,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向好,中国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重大、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的进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201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食品安全各个方面提 出了更加具体化、更有操作性以及更细致完善的要求。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食品安全的根基就是教育。全民食品安全素质的提高,才是食品安全问题好转的重要根基。

  另外,近十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体制建设。比如2018年成立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各个职能集中在一起,进一步保障了食品安全的统一性、权威性、一致性。

  新京报: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刘兆彬:从监督抽查方面,已经做到了“每千人4批次”的抽查力度,国家在这一方面倾注了不少资金与精力。同时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经常开展“利箭行动”等,特别是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紧密衔接联合治理。从企业方面看,在法治的轨道上,在有力度的监管体制下,广大企业较十年前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近年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升。在2015年以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在50%左右,现在至少提升到6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这说明这些年的食品安全治理有显著效果。此外,我国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等竞争力也大大增强。

  新京报:那么,你认为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刘兆彬: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是两方面:总体向好,依然严峻。根据规划,2035年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能实现根本好转,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仍存在食品污染风险,主要体现在农残、药残、重金属、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等方面。另外,土地污染,水污染还没有治理好,对食品安全有一定影响。

  其次,近十年来,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事件时有发生,现在我国平均每天查处约1000件违反食品安全法事件,每年约30万件,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每年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就有20多万件。食品安全案件频发,但特别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系统性的事故变少了。整体而言,已呈现下滑的趋势。

  总体上说,经过十几年的治理与努力,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任重道远。

  食品行业要注重创新发展

  新京报:你认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刘兆彬:对于发展方向,我认为有几个“更加”。更加注重三大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营养安全。从营养角度,这一方面我国重视程度还不够,现在有一些食品满足不了消费者营养的需求,行业需要将营养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校园食品、婴幼儿食品、老年人食品。

  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可分为三大绿色:生产与经营的绿色、绿色消费、生态和环境的绿色,全产业链都要向着绿色发展。

  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中国的食品行业首先要注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是当前的潮流。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食品生产,没有数字化,效率就无法提升,就没有竞争力。其次,要更加提高行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网络平台、快递、团餐等方面,如何让消费者对服务更满意非常重要。还要在组织结构方面创新。行业还应更加注重协调发展,落实国内国外双循环,加大食品出口力度、国际竞争力。整体而言,食品行业未来应向品牌化、智慧化、营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新京报:对于企业的食品安全建设有什么建议?

  刘兆彬:当前中国的食品企业需要强化三大管理。首先要强化合规管理,除了国家政策需履行,企业内部管理规范需要加强。不合规就没有安全保障,不合规就面临巨大风险,不合规就没有长远发展。其次,企业应强化ESG(环境、社会、治理要素)管理,这也是当下全球高度重视的新管理浪潮,食品企业需要重视绿色发展,重视低碳、环保,重视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应强化卓越绩效管理,食品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力争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企业内部治理要现代化,管理要到位。归根到底,中国食品行业在十年来上了大台阶,品牌发展也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需要看到问题、看到差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向着品牌化、智慧化、营养化、国际化方向去奋斗,这样才能提升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未来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艾琳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