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端访谈

他凭啥收获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头衔?看王坚的创新热情
发布时间:2019-11-29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雅茗 戴睿云 曾福泉
分享到: 收藏

  约会新院士——王坚 

  从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再到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人称“王博士”的王坚,一直追寻着“凌云”科技梦。2019年11月22日,他以民营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新设立的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专业首位院士,被誉为“民企院士第一人”。

  “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11月26日,杭州,高高瘦瘦的王坚背着书包一阵风似地走到我们面前。还没坐定,就开门见山地讲出成为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的感受。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新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来自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的王坚,被工程管理学部纳入麾下。他的专业方向——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专业,也是首次出现。

  “我真的很幸运。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不是这个国家对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重视,我今天不可能当选院士。”穿着“技术咖”挚爱的格子衬衫,喝一口加冰无糖可乐,57岁的王坚院士,像个大男孩一样,弯眼笑成初冬的暖阳。

  关键词 感恩时代

  “是这个时代和浙江的土壤,让神奇发生。”

  王坚播种,云计算成林。云栖小镇,在他亲手设计的2050“博悟馆”里,他定义“今天的关键词就是在线与离线”。

  在王坚院士公示材料里,云计算成为关键的一笔:过去10年,王坚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作为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以技术推动了推动中国IT产业从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向云计算转变。

  目前中国1000多位两院院士大多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等。王坚是其中少数来自民营企业的技术人。外界认为,王坚的当选,是一次公共云和通用科技的当选,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一次当选。

  记者:您觉得您为什么能当选院士?您怎么看人们称您为“民企院士第一人”?

  王坚:我要感恩这个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激发出了民间科技的强大动力。

  全球经济的未来仰赖于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则是赢得数字经济未来的基础能力。技术的发展,始终和国家命运紧紧相扣。

  我能当选,是科技界对于中国云计算产业创新的认可和重视。很幸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风向标。

  我的当选,也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益于国家对民营企业创新力量的认可。2017年,中国工程院专门成立课题研究组,由周济院士牵头研究交叉学科的设置。2018年9月26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七届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设置,归属于工程管理学部。2019年4月22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七届四次会议确认新学科正式生效,第一次成为2019年院士申报专业。

  这就是时代使然,国家发展阶段使然,国家的创新开放机制越来越完善使然。

  记者:有人说,阿里巴巴、马云、王坚之所以都产生在浙江,和浙江的民营经济活跃、互联网基因发达内在联系。您怎么看您和这片土壤的关系?

  王坚:曾经有哈萨克斯坦总统特别好奇我在哪里受的教育,我非常自豪地告诉他: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都是在浙江、在杭州度过的。

  我来自浙江,阿里巴巴、“城市大脑”、云栖大会、2050大会都生发在这里,我在这里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梦想。这些梦想,只有在浙江开放创新的环境里才能发生。这就是我和这片土壤的关系。

  浙江是片孕育梦想的土地。如果没有浙江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支持、创新生态、互联网精神,我也不会是今天的我。

  关键词 城市大脑

  “解决社会问题,科技才更显其价值。”

  近一年来,记者一直在跟踪关注王坚推动的大事。“城市大脑”,无疑是他提到的“高频词”。2016年4月,王坚在云栖小镇提出“城市大脑”的设想和框架以来,杭州“城市大脑”建设可用“如火如荼”来形容。

  “城市大脑”,探索的就是城市数字化的落地方法,利用数据提升城市运营管理的效率。总架构师王坚称,这是杭州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记者:一年来,为了“城市大脑”建设,您的足迹遍布了杭州各个区、县(市),甚至深入到街道、社区。为什么这件事对您这么重要?

  王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杭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行者”。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捷,杭州人几乎都能率先感知和体验。

  这些可以感知的变化,只是杭州在“数字时代”的演进过程。所有演进相互叠加,最终催生城市从“量变”到“质变”的突进。“城市大脑”,就是这些不断演进的力量带动形成的城市突变。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许多城市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并没有解决如何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调度和使用的问题。

  杭州“城市大脑”,探索的就是城市数字化的落地方法,是利用数据解决城市运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城市利用好资源,提升效率。

  我很自豪,杭州是第一个意识到计算和数据如此重要的城市,并真正把理念付诸行动。我当然要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创新得以实现。

  “城市大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创新,而是一个城市系统的创新。杭州通过“城市大脑”的建设,调动企业和研究机构顶级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搞清楚城市资源该如何合理使用,进而创新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做一件城市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为推进城市数字化迈出扎实的第一步。

  从最早的解决交通拥堵开始,“城市大脑”现在把治理范围扩展到了旅游、卫健、城管等城市各个领域,利用数据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先看病后付费、30秒入住、无杆停车等一系列场景的应用,最终实现城市治理更高效有序,百姓生活更便捷舒心。

  记者:让城市“在线”运行,为什么对未来城市这么重要?对于“城市大脑”,您有什么梦想?

  王坚:中国科技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不只是追赶,还要引领。科技的人文特征,就是要解决社会问题,科技要关心人,以人为本,这就是科技精神。不断生长演进的城市大脑,就是用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杭州率先把“城市大脑”当作城市新的基础设施来看待,得益于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们的城市数据资源积累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快,这也给我们一个机会,用比发达国家更先进的办法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我希望,未来10到20年,仅用我们目前消耗掉的资源的1/10,就能让我们所在的城市“活下去”,我们就有大把时间跟可能性去想一想,余下90%的资源可以干什么。

  我的梦想是,“大脑同型,服务同行”,让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城市的大脑,更多人享受到“城市大脑”带来的服务,让“城市大脑”成为杭州献给世界的礼物。

  关键词 “年青人”

  “让‘年青人’ 有更多的机会相互见面,因为世界把问题留给了‘年青人’,未来在他们手上。”

  每个月最后一个完整周末的周五下午,位于杭州桐庐县的2050营地就会迎来一场特殊的“团聚”:想要为下一年2050大会发起各类科技“团聚”活动的“年青人(该词为王坚自创。编者注)”,在这里团聚一堂,头脑风暴。王坚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参加。

  为了“年青人”——只要有科技创新的热情,不管是18岁还是58岁,都是王坚眼中的“年青人”,自称“自愿者”的王坚发起了 “2050大会”。两年来,已吸引超过数万来自全球各地的“年青人”参与。

  记者:您很喜欢在您的头衔里加注一个2050“自愿者”。为什么要办这样一个大会?您想通过2050大会向世界传达什么?

  王坚: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最具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年轻人比任何时候都多的时代。筹备2050大会的初衷,就是想让所有“有想法”的年轻人相聚,有相聚的机会,就有创新创造的机会。

  这样的相聚,就是最大的资源。我把自己叫“自愿者”,因为这件事是我自愿去做,自发去做。2050年,既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到时候,我们这些人应该还能活着,会验证自己的预见有多少变成了现实。2050,代表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11月29日的志愿者恳谈会,有从不同城市来的100多人,让人非常感动。

  我很自豪,“2050大会”这一超过万人的活动,包括2050环球飞行,都是这些参加的志愿者自己发起、组织、执行,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我希望“2050大会”每次能够吸引全球没有见过面的“年青人”在这里相见,希望走上讲台的年轻人,能有机会和更多的年轻人中去分享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这样的经历,与他在20个人面前分享观点肯定是完会不同的体验。

  “2050大会”,这只是一个因为科技、创新而团聚的“约会”,希望更多“年青人”互相帮助,一起前行。这样的聚会,也只能在浙江、在杭州才能办得起来。

  记者:2050大会已经办了两年,您并没有事后总结举办2050大会收获,这又是为什么?

  王坚:我在《致2050志愿者的感谢信》中写过:这是一个全球年轻人比任何时候多的时代,世界人口的50%在30岁以下,作为一位曾经的年轻人,2050是我能为世界的50%做一点贡献所作出的最重要的选择。我深知为这50%做的任何事就是对世界100%的贡献。

  有很多人正在做着一些暂时看不到收获,未来也不知道有没有收获的事情。我不问收获,但收获自己会发生。

  2050大会吸引了好多热爱科技、不同领域的“年青人”。他们中有带领团队完成中国第一发可回收火箭原型机的研制和数百次飞行试验的年轻火箭工程师楚龙飞,也有为2050大会进行环球飞行宣传的“中国环飞第一人”资深“年青人”张博博士,也有很多体制内的干部,还有中学生……他们在这里激发出各种火花,未来会发展成什么,这些不用总结也在发生。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创造决定未来的时代。但创造能否决定未来,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坚持,坚持相信的,相信坚持的。

  我相信,年轻人心中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追逐年轻人就是追逐人类对未来的最大自信。让年轻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未来在他们手上。

  王坚在宣讲“城市大脑”

  院士金句

  1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创造、决定未来的时代。但创造能否决定未来,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坚持,坚持相信的,相信坚持的。

  2 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年轻人,未来的问题都要靠年轻人去解决。

  3 科技最重要还是解决社会问题,科技就要关心人,这才是科技的人文情怀。

  记者手记

  “王博士”的三种色彩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博士总能抛出硬币的正面?这是因为大家没有看见背后的他有多努力。”在等待王坚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和他的助手Elaine聊“王博士”。Elaine在王坚身边工作10年,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博士的厉害”,因为他身上有3种感染人的“色彩”。

  努力的色彩。认准目标,永远在线。为了不辜负“城市大脑”架构师这份“不拿钱”的工作,他抓住一切机会向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科普“城市大脑”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原理。于是,这3年,我们看见“城市大脑”的种子洒向各地,开花结果。

  真诚的色彩。为梦想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城市大脑”、2050大会……关于这些事的意义,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讲述。“我也许不记得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做的事。”他常常这样说。与是不同身份的人,常常被“王博士”点燃创业的激情,成为他的“铁粉”。

  理想的色彩。相信每一个热爱科技的青年应该被给予更多的机会。他说,“互联网+数据+运算”的在线时代刚刚开始,我们已经走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了。但创造能否决定未来,取决于我们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要坚持相信的,相信坚持的。




 

责任编辑:墨伶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