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端访谈

李稻葵领衔报告:中美经贸不会全面对抗,中国应保持定力,苦练内功
发布时间:2018-07-11
文章来源:观中国
分享到: 收藏

  2中美诉求在战略上互补

  “传统美国”与“新时代中国”有相似的目标。“让美国再次伟大”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都是让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水平得到提升。但两国的具体做法却大相径庭:传统的、光荣孤立的美国试图减少国际贸易,减少全球治理参与和责任承担;而中国比以往更加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与国际治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政治家看来,对外开放、增强合作不是做姿态、图虚名,而是带来进步的要义,是历史潮流。

  报告认为,两国截然不同的做法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原因。

  首先,回到“两个美国”的问题上来,“传统美国”崇尚孤立主义,希望把美洲打造成“世外桃源”,对开放没有好感。而“精英美国”虽然赞成开放,但他们主张的开放是“以我为主”的开放。

  与之相对,以天下为己任一直是中国精英阶层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也一直是中国士大夫的坚持的原则,即便有“中央之国、天朝上邦”的优越感之时,中国也从未强迫他国放弃他们自己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因而,面对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传统美国”感到厌恶,“精英美国”将不能同化的异己视为敌人;而中国则既不对开放本身感到厌恶,也愿意与不同于己者进行合作。

  其次,中美两国对封闭和开放的历史记忆不同。美国直到二战前一直是一个封闭大市场,美国经济依靠特定历史背景,在封闭之下快速发展,因此在美国人的记忆中,封闭不一定是件坏事。反观中国,1840年以来100多年的屈辱历史历历在目,对中国人来说,封闭就意味着贫穷与落后。

  再次,两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报告援引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最近一段演讲指出,美国当前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已不是增长问题,而是分配问题。然而对中国而言,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最后,两国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不同,因而化解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能力不同。中国的开放不是一步到位、自由放任的开放,而是有管理、有次序的开放。而美国的主流政治精英大都有浓厚的自由主义底色。美国焦虑来自中国消解国际贸易负面影响的经验与其一贯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3中国可承担贸易摩擦的短期冲击

  7月6日,美国打响了贸易战“第一枪”,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也采取了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予以还击。但如果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全部商品加征关税,结果又会如何呢?报告对这种极端的情形进行了推演,得出两种可能的结果:

  情境一:美国加关税,中国不加征报复性关税。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美出口量将下降11%,即50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GDP为12万亿美元,因此出口下降将拖累中国GDP增速0.4个百分点。

  情境二:美国加关税,中国加征报复性关税。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净出口直接受影响将下降到400亿,此出口下降将拖累中国GDP增速0.34个百分点。

  除了直接影响,报告还指出应当考虑贸易战对整体经济影响的乘数效应。但短期来看,乘数效应有限,因此中美贸易带来的冲击中国是可以承担的。

李稻葵领衔报告:中美经贸不会全面对抗,中国应保持定力,苦练内功

  作者:金艳 / 视觉中国

  虽然中美并不会走向全面对抗,但两国经贸关系的变化的确值得重视。报告认为,当前形势下的应对之策在于:短期以战促合,长期苦练内功。

  短期来看,考虑到今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这一重要时间点,报告建议在中期选举之前对美国采取的贸易制裁进行坚决反制。特朗普若要争取连任,对于美国经济的短期走势必然有所顾忌,因此中国可以通过主动回应,争取筹码。

  长期来看,报告指出,未来在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显著超越美国之前,中美关系将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阶段性的经贸摩擦将成为两国关系的常态,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持久努力的准备。报告中还提出了九条具体建议:

  1.防止舆论放大不理性的认知,既要严防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要防止一味自责将中美矛盾归咎于中国自身发展所致的形势误判。

  2.保持历史耐性和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避免非理性应激反应。

  3.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环境,做好资本账户管理,防范跨境资本快进快出引致金融危机。

  4.适时主动推进东亚、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营造稳定健康的睦邻经贸环境。

  5.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多重保障维护能源供应安全。

  6.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活知识产权市场,多管齐下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7.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国有企业相关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8.加强住房、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的民生建设,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9.从中国经济实践中系统总结经济学理论,促进学术交流和相互理解,打消西方世界的疑虑,贡献中国智慧。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中美双方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稳定期,如果应对得当,这次中美经贸摩擦将会“磨合”出一种中美合作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有三个重要标志,即美方的“三个接受”:

  第一,必须接受中国与美国发展道路不同、中国不可能走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事实。

  第二,必须要接受人口第一大国和即将成为的经济第一大国在周边事务所拥有的主导力。

  第三,必须接受中国在改善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与美国及西方“和而不同”、积极有为的、共利多赢的新型领导力。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