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热点分析
罗振宇想尽了方法从粉丝兜里掏钱。除了提早预售自己未来20年的跨年演讲的晚会门票,更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不断进行商业化尝试。
近期,这个外号“罗胖”的家伙又召开了“得到App举行001号知识发布会”,发布了12款知识产品。发布会上,作为得到App的创始人、《罗辑思维》节目主讲罗振宇宣布,得到专栏作者《李翔商业内参》李翔加盟得到,担任得到总编辑。
此外,《李翔商业内参》改名《李翔知识内参》,售价由199元一年降至免费,由某汽车品牌赞助。“得到”和该品牌的合作,似乎是在知识付费战场对“免费”商业模式的一种再尝试。
从2012年开播至今,《罗辑思维》长视频脱口秀已积累播出了204集,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在互联网经济、创业创新、社会历史等领域制造了大量现象级话题。而罗振宇本人也因《罗辑思维》这档节目成为了内容创业者的领袖人物。
如今,以前那个每天都会发一个语音条过来的公号“罗辑思维”,不再直接发语音了,转而向用户推送图文文章,60秒语音放在了第二条,一般每天三条辅文,另外两条辅文都是商品广告。
换句话说,罗辑思维与一条、二更等公众平台没什么差别了。
盘点一下罗辑思维的产品:
* 2012年12月21日首开视频读书节目,在2017年3月停更改为8分钟的语音节目;
* 每天60秒的微信语音,延续至今,最近停止独立推送改为集合图文推送;
* 玩会员社群,卖书延伸开来的电商业务,延续至今;
* 2015年底《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已售出未来20年门票;
* 知识付费产品:App“得到”。
视频和语音不再赘述,虽然都是围绕兜售图书而展开、以兜售图书为目的,但毕竟还有些内容含量,这样的免费产品能一直坚持下来已经算是真心真意、用情用力了。
罗胖曾声称他对自己的用户负责,不需要什么粉丝。他认为社群是一个结果,而绝非原因,经营社群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好,所有以社群运营作为“原因”来进行商业的,都很有可能陷入到“杀熟”的败坏逻辑中。
这些言论让曾在某大会上在他后面讲社群运营的吴晓波都感觉到些许尴尬。只是进入2017年,那个曾经较纯粹的罗胖开始变得越来越有商业化了。
内容商业化的推崇者
罗胖是一个精英思维很重的人,作为一个70后,那时的精英都在“体制内”。他一心梦想能爬上金字塔的塔尖,于是也努力地读书考学,那是他从小就心里根深蒂固的登天之梯。
他读到大学、研究生,直到2011年,罗胖才拿到了他的博士学位,父亲拿到他的博士文凭,是“老泪纵横”。
虽然罗胖觉得老爷子对待文凭的态度有些荒诞,他后来也给读书人定义了“新活法”,但显然,在没能找到新的路径之前,在旧系统里的努力是蓄积势能的唯一方式。
罗振宇可以说是自媒体的先行者,也是内容领域的尝鲜者——每天早晨准时推送的60秒音频内容积累了庞大的用户,而用户听完音频之后通过关键词回复接收当天推送图文内容,让罗辑思维快速拥有了10万订阅粉丝。
在罗振宇的计划中,这10万粉丝就是其商业化的开端,售卖会员让他开始尝到了第一杯羹。
除了音频内容之外,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也快速上线以周播性质坚持了2年多,每集45-60分钟。
另外,在2015年年末罗振宇史无前例的进行了一场跨年演讲,而时长4个小时的直播节目,更是让其成为内容创业领域独一份。
音频、图文、视频、直播节目所有内容领域可以展现的形式都被罗振宇使用,显然这几年的运作让罗振宇本人以及罗辑思维节目都找到了市场的认可。
积累的庞大的粉丝规模也让罗振宇无论在微信、视频网站、音频平台上无缝切换,可能正是应了罗胖口头禅“U盘即插即用”的特性。
当然,熟络这些平台的内容机制之外,罗辑思维开始力推自己的产品“得到”App。除了罗振宇自己的内容之外,李笑来、吴伯凡、罗永浩等人都相继登陆其平台分享知识和内容。这些大V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内容的丰富度,同时也让在“得到”上内容付费也变得理所当然。
得到App成为罗辑思维的内容变现的唯一出口,内容上筛选上除了罗振宇擅长的成功学心灵鸡汤类,涉及更多商业财经方面的内容也在丰富自己平台的内容。
显然,过去罗辑思维积累的粉丝和用户很好地为得到的启动注入了“启动资金”。对于一款主打知识付费的产品而言,如何有效形成特色,且不能浪费罗辑思维积累的资源这就很关键了。
在罗胖和团队的规划下,所有产品一起将内容注入得到,停播视频节目改为8分钟左右的音频节目,播放平台也从视频网站向音频平台变化。
视频转音频,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将单独音频转向图文为主的内容,都从一个侧面上说明了罗辑思维团队在降低成本,增加变现的可能性。
首先,视频转音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内容的要求和制作的成本迅速下降。
其次,对于微信内容的要求,大多数选用得到App上进行售卖的书籍内容,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还可以推送自己的书籍,一举两得。
罗辑思维的两个举动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就是开源节流的同时,要让内容和现金流绑定得更加紧密。
在更多人看来,罗胖已经钻进了“钱眼里”了。
罗辑思维和罗胖本人都在去“罗胖”这个独一的IP化,试图打造知识付费领域的IP聚合,在罗胖自己看来这条路只有成功没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