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是一曲唱给人类集体想象力的赞歌。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崛起统治地球,是因为其拥有强大的虚构能力,我们现存的一切——国家、宗教、企业等都是虚构出来的现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共同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共同认知,人类才能够有效协作,形成更大规模的全球性连接。
今年2月,赫拉利的新作《未来简史》出世,再度刷爆了朋友圈。众多读书界的知名公号和“意见领袖”把这本书捧为神作,并为无暇亲自读书的人们提炼出了一条条极具冲击力的内容提要——
人类未来追求的三大主题是: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算法将统治21世纪。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进化的算法,人类的本能就是生化算法在起作用。
……
提炼得相当准确。然而,其实是一种误导。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学的价值就在于结论,对结论投入了太多关注,但没有人能真正预知未来,而《未来简史》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有着清醒的自知之明。
这本书与其说是妄图冒充先知的角色,不如说是带领我们做了一次危机演习。赫拉利在第一章就说得明明白白了:
“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让我们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
他提出一个“预测悖论”:人类的发展过程会对预测产生反应,甚至可以说,预测得越准,引起的反应就越多,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出乎意料。
书中举了马克思的事迹作为例证。马克思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将率先爆发于工业革命的领头国,如英、法、美,然后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但资本家也认真研究了《资本论》,随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开始改善工人待遇、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让工人参与政治……结果,革命在俄国和中国更早爆发了。
“这正是历史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因此,赫拉利写下的,其实是一本注定会“过时”的书。他从来没有预测未来的野心,因为,无论他的预测是“错误从而无用”的,还是“正确从而会过时”的,未来都不会如他预测的样子。
而他,也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乐于见到一个不一样的未来。毕竟,如果未来可以预测,生活还剩下什么乐趣呢?
最近,赫拉利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的独家访谈。
且来听听,关于这两本书、关于如何阅读、关于人生意义、关于中国和全球化,他是怎么说——
人物工作室:从书中可以看出您的知识面很广。您的专业是历史学,对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计算机等学科也有涉猎。平时最喜欢读什么领域的书?平均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阅读上?
赫拉利:我平均每天会花1-2小时在看书上。我没有一类最喜欢的书,不过,我有一类最喜欢的问题——我总是对那些关于世界的宏大问题特别感兴趣,然后让这些问题引导我去任何该去的地方。为了回答大部分的宏大问题,你需要阅读许多不同领域的书籍。
比方说,我一直很好奇,比起我们的祖先,现代人更快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就需要阅读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和脑科学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