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高端访谈

厉以宁:经济下滑总会被破解
发布时间:2016-06-21
文章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 收藏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

  用创新的国际最佳标准打造亚投行

  在新的变革来临之际,不仅技术创新成为关键,机制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在此前召开的亚投行开业记者会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亚投行的创立是机制的创新,其创新理念表现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要创办成一个新型的、具有21世纪治理水平的国际多边机构。

  金立群曾公开表示,亚投行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明显的21世纪的新时代特征。亚投行是由参与成员国各方共建的最高标准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它的法定资本是1000亿美元, 75%的股权由亚洲国家持有,剩余25%股权由非亚洲国家持有,这是参与筹建的各国共同磋商设定的方案。也正因如此,亚投行一方面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机构在治理结构方面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遵循最佳国际标准,同时要有新的思路。

  “我们没有必要去克隆一个世界银行或亚行,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具有21世纪公司治理结构的多边国际机构。”金立群表示,亚投行的一大创新是不设常驻董事会。金立群介绍,70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成立时,还没有今天的通信交通等便利条件,设置常设董事会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现代企业几乎都不设常驻董事会。常驻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分工不明,董事会干预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难免会与管理层之间造成“责任空缺”。董事会代表往往是某一成员国政府派驻的官员,并不是项目专家或是高级管理人员,这无形中又造成了官僚与冗员。

  “我认为,这是多边发展机构7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责任真空,这也是亚投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设计的方案是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是结合现有国际多边机构和私营部门的经营设计出来的。”金立群说。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分为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此举被认为是吸取现有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按照亚投行的宗旨又做了一些创新来建立的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

  金立群强调,只是书面上或者机构设置上看起来好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执行。金立群表示,作为行长,他将遵守所有规则,接受理事会、董事会领导,确保所有“两会”批准的政策都将严格执行,监督机制将有效运行,不打折扣。

  “我们有信心告诉世界,我们言出必行,将亚投行建设成具有21世纪治理水平的优秀多边金融机构!”金立群说。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

  信息产业领域一直存在一个争议,就是信息技术要快速发展,采取的路径应该是引进仿制还是自主创新?

  一般来说,引进仿制思路的依据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不存在后门,而技术落后会挨打,因此要采取见效快的引进仿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种做法往往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将引进技术穿上“国产”马甲,做“本地化”“贴牌”等工作,当作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后一种思路的依据则是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技术受制于人会挨打,因此“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倪光南表示,在信息领域想通过引进仿制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一般领域更难,而且往往是引进了垄断而未真正引进了技术。“这是因为,网络空间大国利益的博弈常常导致对某些信息核心技术的封锁和保密,你很难消化吸收再创新。而信息领域往往形成几大生态体系的垄断,使与垄断体系不兼容的创新难以成活。”

  “究竟走哪条道路?我们还是要仔细地研究一下。但把引进的技术穿上国产的马甲,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很难举出成功的例子。”倪光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的一般市场从来就是开放的,“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国跨国公司实现过什么禁运,但众所周知,中国引进技术历来受到外国的封锁和禁运,往往我们能做到什么水平,外国才允许引进什么水平。”

  “应当指出,早期在我们的技术和产业水平很低时,那时引进技术还比较有价值。今天,外国的许多技术似乎都愿意给我们引进了,但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倪光南说,“实际上,目前有的引进项目并非是先进的、有长远前途的;有的是短期内我们消化不了的;有的是我们不能完全掌控的;甚至某些引进项目会加强原有的垄断或者造成新的垄断。根据中国国情,信息领域全面引进外国技术既无必要,也不现实。”

  在倪光南看来,传统产业的积累十分重要,所以中国想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相比之下信息领域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因为除了像IC制造业比较接近于传统制造业外,信息产业更多地依托人的智力,积累不太重要,创新空间更大。特别是作为信息领域第一生产要素的科技人力资源中国居世界第一位,这就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有利于中国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责任编辑:胡宇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