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受到各方高度重视
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受到各方高度重视。
习主席首先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病灶”: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表现为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世界经济的这些深层次问题,习主席提出四大解决良方:
第一大良方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各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出现严重不一致,加强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已成当务之急。
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复苏形势较好,2014年经济增长2.4%,预计2015年将加快至2.6%;与此同时,失业率则不断下降,今年10月已降至5%,为7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在良好的经济数据支撑下,美国货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美联储已于2014年底全面退出量化宽松,目前加息预期浓厚,不排除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始本轮金融危机以来首个加息周期的可能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日本等大型经济体则处于放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欧、日经济持续低迷不振,2014年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9%和-0.1%,迫使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断扩大货币宽松规模,以刺激经济复苏。中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今年第三季度为6.9%。中国经济增长率仍处合理区间,但为防止增速过快下降,也在不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同步,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自美联储开始收缩量宽以来,美元流动性趋紧,大量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并重返美国,引发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股市大跌,金融市场动荡,进而导致经济增速下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已由2013年的5.0%降至2014年的4.6%,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降至4.0%。因此,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应保持其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沟通与协调。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应充分考虑其外溢效应,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以邻为壑。
第二大良方是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改革与创新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曲折,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其通过再工业化和促进出口等改革措施,推动了经济增长。而部分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尤其是希腊,在今年早些时候试图通过“全民公决”等逃避结构性改革,但最终失败,不得不继续接受“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和IMF)提出的“改革换援助”方案。日本政府也推出了提高妇女劳动参与率、减少政府管制、促进投资等结构性改革措施,但实施难度大,能否见效存疑。中国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着力扩大内需,成效显著。
创新驱动发展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如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强化以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当前,中国适应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民间创新创业活力,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重要引擎。
习主席提出,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G20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第三大良方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与投资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如今却对世界经济形成拖累。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4%,而国际货物贸易仅增长2.8%,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甚至下降8%。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保护主义仍未根除,开放型世界经济仍未完全建立起来。
近年来,以世贸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步履维艰,区域贸易安排风起云涌,新的贸易与投资壁垒层出不穷。美国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为支柱,力图打造新一代高标准贸易与投资规则,构建排他性经贸集团。
任何撕裂全球市场、人为制造新的贸易投资壁垒的做法,都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必然会激起广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此外,西方特别是美国还时常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制造难以逾越的“政治壁垒”,以此阻止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投资。
因此,各国应通过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重新发挥国际贸易和投资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在这方面,中国提出融合亚太地区各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形成统一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并最终上升到WTO多边层面。中国始终坚持WTO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中心作用,强调任何双、多边和诸边贸易谈判都应以促进多边贸易体制为原则,这适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
本次峰会后发表的公报,承认WTO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基石,应继续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发挥核心作用。G20承诺共同推动内罗毕贸易部长会议取得成功,在多哈发展回合等问题上取得一系列平衡成果,并为后内罗毕工作提供明确指导。G20还将落实包括农业、发展、公共粮食储备以及《贸易便利化协定》批准与实施等在内的巴厘一揽子协议全部内容。公报强调,将确保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相互补充、透明、包容,与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保持一致,并为强化这一体制作出贡献。
第四大良方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三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气候变化。这为全球发展设立了新目标,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框架。
在促进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表率。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还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十三五”规划。
不仅如此,习主席还在本次峰会上呼吁G20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先行一步,建议各成员都制定落实这一议程的国别方案,汇总形成G20整体行动计划,助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对此,G20做出了积极回应。峰会公报称,2015年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G20将继续致力于为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工作设定了一个转型、普遍、富有雄心的框架,G20承诺落实其各项成果,确保消除贫困的努力不使任何人被落下,为全人类创造一个包容、可持续的未来。本次峰会核准了《G20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框架》,以加强G20成员在发展领域的对话和参与。G20还将在2016年制定行动计划,以便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衔接。(文/张茂荣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