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担任中信集团以及中信泰富和中信股份等子公司董事长的常振明昨日在香港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交易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一步。的确,这笔交易将把一个国有企业集团的资产和管理置于更加成熟的香港监管之下,并且实现了政府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所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把私人投资者引入国有企业。
但这是真正的改革吗?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们并没有让常振明轻松过关。以下是发布会上记者提问与常振明回答的概要:
问:中国国有企业以前就曾向香港子公司注入过资产,而且目前已有其他国有企业把总部设在香港。中信集团此举有何不同?或者说创新之处?
答:对单个公司来说,一次性地把几乎所有资产都放到另一家公司并迁到香港,这是非同寻常的。我认为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情况。
问:为什么要注入资产?中信集团为什么不直接在香港进行新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答:中信集团旗下已有很多上市公司,如果中信集团在香港单独进行IPO,会让股东感到非常困惑。
问:既然中信将引入新的投资者,那么是否欢迎其中的一些投资者进入公司董事会?
答:公司董事会的未来构成尚未确定,但引入外国投资者进入董事会与公司治理没有直接关系。引入外国董事不一定能改善公司治理。
问:中信集团此举是不是为了偿还债务?是否与中信泰富推迟已久的耗资近1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有关?该项目的大部分仍未投入运营,而且投入资金已经是最初预算的三倍多。
答:所有人都感到这对中信泰富来说是一个沉重的项目,就像一匹小马拉了一辆大车。他说,中信此前并没有预料到该项目会遇到这么多问题。但常振明强调,目前中信集团的总体杠杆比率非常低。